A29版 科普

科学减盐真能降低血压吗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任志玲

  长期以来,食盐摄入与血压升高的关联备受关注,减少盐摄入被视为控制血压的关键。然而,科学减盐是否真能降低血压?如何在减盐的同时保障生活质量?本文将基于医学证据与实践经验,为公众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盐(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参与维持体液平衡、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然而,过量摄入盐会打破这一平衡。当钠离子摄入过多时,人体会通过保留水分来维持渗透压,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约1茶匙)。然而,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高达9克,远超推荐标准。研究显示,每日盐摄入量每增加1克,收缩压平均升高2.5毫米汞柱。对于高血压患者,这一效应更为显著。除了烹饪用盐,加工食品(如咸菜、腊肉、酱油)、外卖餐食、零食(如薯片、坚果)中的“隐藏盐”是盐摄入超标的主要来源。例如,100克腌制腊肉含盐量可达8克,一包方便面含盐量约6克。这些隐形盐常被忽视,导致血压控制困难。

  低盐生活。科学减盐需从量化控制入手。家庭烹饪中建议使用限盐勺(1克/勺),将每日盐摄入量逐步减至5克以下。为避免味觉不适应,可采取分阶段减盐策略,例如每周减少0.5克盐,通过3-6个月的调整逐步达到目标。同时,可通过替代调味方法减少对盐的依赖,例如用醋、柠檬汁或香料(如姜蒜、八角、罗勒)提升食物风味。凉拌菜可用醋和橄榄油调味,炖肉时加入香叶和草果,既能丰富口感,又能降低盐用量。饮食结构的优化是减盐的关键环节。增加钾摄入有助于促进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建议每日摄入钾2000-3000毫克,可通过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实现,如香蕉(每100克含钾256毫克)、菠菜(每100克含钾558毫克)、土豆(每100克含钾421毫克)。此外,应减少加工食品的比例,优先选择新鲜食材,避免腌制、熏制或罐头食品。例如,用新鲜鸡胸肉替代腊肉,用自制沙拉替代包装零食。购买食品时需仔细查看营养标签,选择钠含量低于600毫克/100克的产品,并警惕“低钠”标签的误导,部分产品可能通过添加糖或脂肪弥补口感损失。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减盐措施协同作用,可显著提升降压效果。规律运动是重要辅助手段,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以增强血管弹性,提高钠排出效率。戒烟限酒同样关键,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高血压;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通过多维度调整,形成全面的血压管理模式,为健康提供长期保障。

  减盐误区与应对。误区一:“低盐=无味,生活没乐趣”。破解方法:通过烹饪技巧提升食物口感。例如,采用清蒸、凉拌、白灼等低油盐烹饪方式,利用食材本味(如菌菇的鲜味、番茄的酸味)增加风味。误区二:“我已经吃得很淡了,不用再减”。破解方法:记录每日饮食,用盐量可视化。可使用饮食日记或手机应用记录食物种类和用量,计算实际盐摄入量,针对性调整。误区三:“低钠盐可以随便吃”。破解方法:低钠盐通过添加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适合普通人群,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遵医嘱。过量摄入钾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误区四:“减盐后血压没降,说明没用”。破解方法: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减盐需与其他措施协同作用。通常,减盐后2-4周血压开始下降,需长期坚持才能显现效果。

  特殊人群的减盐策略。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味觉减退易无意识增盐,建议家属协助控制用盐量并定期监测血压,防止减盐过快引发低血压;合并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钠摄入,同时谨慎使用低钠盐以避免钾过量,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孕妇需适量补盐维持血容量,但避免过量,儿童则应从小培养清淡口味,降低成年后高血压风险。

  结语。高血压的有效管理需长期坚持,科学减盐是核心策略之一。通过精准控制盐摄入量、优化膳食结构并结合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改善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