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版 科普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不马虎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谭诗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多发性骨髓瘤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基本知识,并重点探讨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初探。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这些浆细胞原本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负责制造抗体,帮助身体抵抗感染。然而,当浆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时,多发性骨髓瘤便悄然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5-6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1.骨痛: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导致骨质溶解和破坏,患者常感到骨骼疼痛,尤其是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2.贫血: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引发贫血。3.肾脏损害:约50%~70%的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骨髓瘤细胞产生的高水平M 蛋白会损害肾脏,同时骨骼释放的钙也会加重肾脏负担。4.高钙血症:骨骼释放的钙导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5.感染: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患者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及真菌感染。此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能引发肝、脾、淋巴结病变,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等并发症。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肿瘤,但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靶向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莎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可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2.放疗:如果患者出现骨痛、脊髓压迫等症状,放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症状。3.手术:手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并不常用,但可用于切除孤立的浆细胞瘤,或修复骨折、稳定脊柱等。4.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缓解率,改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则常用于难治复发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1.生活护理:患者应睡硬板床,以保持身体生理弯曲度,避免弯腰、过度负重及剧烈运动,以减少骨折的风险。存在腰骶椎骨质破坏的患者可以佩戴腰围加强保护。同时,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2.疼痛护理:家人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如有需要,可给予止痛药物。对于瘫痪卧床的患者,家属应协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勤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继发感染。3.贫血护理: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适当活动,以自己不感觉累为宜;重度贫血患者则要多卧床休息,家人应协助完成生活琐事。同时,注意饮食调理,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4.管道护理:对于肾衰竭患者,有的还需行血液透析治疗。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透析管路,监测血压,控制水份摄入量。5.心理护理:病痛的折磨可能会让患者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此时,医护人员及家人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态,鼓励其振作起来,保持乐观心态与病魔作斗争。心理支持对于患者和家庭成员都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与康复。虽然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潜在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倾向、病毒感染、电离辐射、抗原刺激、饮食习惯、职业环境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避免有害因素暴露等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康复期间,患者应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治疗效果;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肿瘤,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多发性骨髓瘤,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