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人民医院 蓝晓珊
由于儿童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用药需要格外谨慎。作为家长,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儿童用药知识,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儿童生理特点对用药的影响。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身体在生理功能上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比如,儿童的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还不完善,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速度和途径与成人不同。这就意味着,某些在成人身上安全有效的药物,可能在儿童体内会因代谢缓慢而蓄积,产生毒性。而且儿童的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更容易进入大脑,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所以,给儿童用药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殊的生理特点。
不要自行用药,谨遵医嘱。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就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用药,这是非常危险的。每种疾病都有其特点,即使症状相似,可能病因完全不同。例如,同样是发热、咳嗽,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流感、肺炎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病史、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检验来准确诊断,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同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家长自行用药很容易出现剂量不准确的问题,要么达不到治疗效果,要么过量损害孩子健康。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拿到医生开的药或者购买非处方药时,家长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是适应证,确认这个药是针对孩子所患疾病的。二是用法用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要求给药,包括给药的时间间隔、每次的剂量等。三是注意事项和禁忌证,比如某些药物对特定体质的孩子可能有不良反应,或者与其他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更要仔细查看成分,避免使用含有致敏成分的药物。
注意药物剂型的选择。儿童用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有糖浆剂、颗粒剂、栓剂等。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吞咽片剂或胶囊可能有困难,容易噎住,这时可以选择糖浆剂、滴剂等液体剂型,方便喂药。如果孩子呕吐严重,口服药物困难,栓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通过直肠给药,避免孩子呕吐导致药物无法吸收的问题。不过,不同剂型的保存条件也有差别,比如糖浆剂一般需要在阴凉处保存,家长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妥善保存,防止药物变质。
正确的喂药方法很关键。1.选择合适的喂药方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喂药方式。对于婴儿,可以使用滴管或喂药器;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喝水送服药物。2.注意服药时间: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有些则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指示,注意服药时间,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不良反应。3.观察孩子反应:在给孩子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在孩子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异常情况,很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并与医生联系。有些不良反应可能在用药后很快出现,而有些可能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即使孩子症状有所好转,在整个用药疗程结束前,都要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
常见误区。误区一:认为“多吃药好得快”。很多家长认为,多吃药可以让孩子好得快。其实,药物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家长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误区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或真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然而,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烧时,喜欢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治疗感冒,还可能破坏孩子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误区三: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虽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并非无毒副作用。家长在给孩子使用中药时,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成分和功效,避免盲目使用。同时,要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和用药剂量,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不良反应。
总之,儿童用药关乎孩子的健康和未来,家长们一定要谨慎对待。遇到任何疑问,多和医生、药师沟通,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