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版 科普

哮喘护理知多少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开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李梦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不典型者可能仅以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重塑。哮喘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科学的护理对于哮喘患者至关重要。

  避免过敏原接触。过敏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以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在居住环境方面,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使用防螨床品,减少尘螨滋生。避免饲养宠物,因为宠物毛发和皮屑容易引发过敏。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外出时,尤其是在花粉传播季节或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应佩戴口罩,减少过敏原的吸入。对于食物过敏原,患者应仔细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辛辣食物等。如果对某些食物存在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食物种类,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食用。

  正确使用药物。哮喘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包括吸入剂、口服药等。吸入剂是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常见的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使用吸入剂时,要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能够到达肺部。例如,使用干粉吸入器时,应先深呼气,然后将吸入器放入口中,用力吸气的同时按下装置,使药物进入肺部。使用后要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内的残留,避免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口服药物也要按时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控制药物需要长期规律使用,以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缓解药物则用于急性发作时,患者应随身携带,以便在发作时及时使用。同时,要定期复诊,让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饮食调理。饮食对哮喘病的发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哮喘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甜、过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降低哮喘发作风险。在哮喘发作期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羹、面条、稀饭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肥厚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恢复。缓解期可适当增加营养,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支持,促进身体康复。

  适当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对于哮喘病患者来说,运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患者应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哮喘发作。运动前应做好热身准备,使身体逐渐适应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避免在寒冷干燥、空气污染严重或花粉浓度高的环境中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咳嗽、喘息、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使用缓解药物。

  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及时增减衣物。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医院等,减少感染的机会。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防止病菌进入呼吸道。保持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室内病原体的滋生。此外,患者还可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也可能诱发哮喘症状。哮喘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定期监测病情。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症状变化和发作频率。可以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及护理人员要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声音异常、咳嗽、鼻痒、打喷嚏、咽痒等,应及时服用药物,抑制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