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版 科普

降压药是怎么让血压“听话”的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1月1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韩春辉

  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的“隐形杀手”,可引发心脑血管等多种并发症。降压药作为对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对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长期管理,助力患者有效管理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守护健康。高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压力过高,长期高压会损害血管,增加疾病风险。

  降压药的作用机制。降压药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共同的目标是让血压“听话”。1.利尿剂: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肾脏对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液体量,从而降低血容量和心脏负担。想象一下,体内的水分就像是一池水,利尿剂就像是排水阀,适量开启后,池中的水位自然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呋塞米、螺内酯等是常见的利尿剂。2.钙通道阻滞剂:它们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弱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就像是一根紧绷的弦,钙通道阻滞剂就像是松开弦的手,让血管得以放松,血压自然下降。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是这类药物的代表。3.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脏输出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它们就像是心脏的“刹车”,在心脏过于亢进时轻轻踩下,让心脏的工作节奏慢下来,血压也随之平稳。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是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缩血管物质,减少它的生成,血管就能得到放松,血压也就降下来了。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是ACEI的代表药物。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其缩血管作用。就像是给血管紧张素Ⅱ设置了一道“屏障”,让它无法发挥作用,血压自然就能得到控制。厄贝沙坦、氯沙坦等是ARB类药物的典型代表。

  降压药的正确使用。降压药虽然效果显著,但正确使用才是关键。1.遵医嘱服药:降压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2.定期监测血压:服药期间,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这有助于评估药物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服用降压药时,应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某些降压药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可能增加肾脏损害的风险。

  降压药的副作用及应对。降压药虽能有效控制血压,但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副作用,对提升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或心跳加速等症状。ACEI类药物可能导致干咳或血管神经性水肿。ARB类药物或许会引起轻度头晕、恶心等不适。利尿剂有可能造成低钾血症或高尿酸血症。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引发心动过缓,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面对这些副作用,患者无需过于担忧。多数副作用在服药初期出现,随身体适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若副作用持续或加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定期监测电解质、尿酸等相关指标,也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降压药的长期管理。高血压是慢性病,需长期管理。降压药需持续服用,即使血压暂降也不可擅自停药,以防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患者需定期复诊,与医生紧密沟通。此外,良好生活习惯对控制血压同样重要。患者应注重饮食健康,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这些辅助措施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血压的长期稳定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守护患者健康。

  结语。降压药在控制高血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了解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正确使用方法以及长期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让血压“听话”,守护自己的健康。记住,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抗击高血压,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