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 王玲丽
中国有句俗话叫“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将盐和饭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百味盐为先,在中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盐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同时也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身体的神经信号传导、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都靠钠离子来实现。
但是中国还有句俗话叫“花浇多了烂根,人吃多了伤身”,盐也是一样。长期高盐饮食会明显加重心脏、肾脏、胃肠等器官的负担,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引起血压升高。盐虽然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其中的钠离子却是导致血压升高的罪魁祸首。人体摄入过量盐分后,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加,于是大脑发出信号,指挥身体摄入大量水分,同时吸收细胞、组织中的水分来平衡渗透压,导致血容量增加。超出心脏负荷时,会使血压升高。长期高压会使血管的弹性会越来越差,内皮受损,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容易沉积在受损部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堵塞,从而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同时血压升高使得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以克服血压偏高的阻力。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张和功能减退,加重心力衰竭。
损伤肾脏。人体内的钠离子主要以尿钠的形式通过肾脏排出。过度的摄入盐分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为了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肾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调节钠离子的排泄,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减退。肾也是高血压作用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肾病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内小动脉及细小动脉病变,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并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多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损伤胃粘膜。摄入过量盐分会直接损伤胃粘膜和抑制胃酸分泌,刺激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性变化,并加重幽门螺杆菌、酒精、烟草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等对胃的伤害,增加胃炎、胃溃疡等的发病风险。长此以往,胃粘膜逐渐萎缩、肠化,甚至诱发胃癌。
影响钙吸收。人体内的钠经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时,有部分的钙离子也会随之一起排出。人体钠的排出机制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所以吃盐越多,钙流失的越多,久而久之影响骨骼中的钙含量,导致骨质疏松。
破坏免疫系统功能。国内外的研究还显示,高盐饮食会破坏调节性T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通过降低它的能量代谢,继而扰乱关键的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维持正常功能和不必要的过度炎症之间的平衡。也被称为“免疫警察”,确保免疫反应以受控的方式发生,不会伤害宿主生物体。调节性T细胞的失调通常与包括多发性硬化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相关。研究者发现高盐饮食的小鼠患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对于人来说,每天额外摄入6克盐,相当于两份“汉堡+薯条”的含盐量,身体会表现明显的免疫缺陷,比如免疫细胞对细菌的反应变差。
诱发全身炎症。盐摄入量过高时,人体内可能产生一种免疫细胞,生成过多的促炎症因子,进而出现炎症反应。过度炎症反应下,免疫系统会攻击正常细胞,使机体功能和代谢发生紊乱,引发包括心脑血管、肺部疾患、各种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
除此之外,盐还会刺激食欲,使人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的食物,从而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引起体重增加;还有研究发现,较高的盐摄入量与高钙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有关,这是钙质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所以少吃盐,更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从小培养清淡饮食习惯,逐渐做到量化用盐,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选用新鲜食材,注意酱油、耗油等调味品和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标签。逐渐改变高盐饮食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