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版 科普

夏日户外活动如何预防和应对蜂蜇伤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12月23日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冯东

  夏季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但同时也是蜂类活动频繁的季节,因此多发蜂蜇伤。蜂蜇伤虽然常见,但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威胁生命。了解如何预防和正确应对蜂蜇伤,对每一位热爱户外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预防蜂蜇伤的方法。1.避免吸引蜂类的行为。蜂类对甜味、食物气味和花香特别敏感,户外活动时尽量减少这些元素对蜂类的吸引是关键。选择衣着时,应尽量避免颜色鲜艳、对比强烈或花纹繁复的服饰,因为这些图案容易让蜜蜂误以为是花朵,进而被吸引靠近。个人护理产品的选择也需要谨慎,尤其是香味浓烈的防晒霜、香水和洗发水,应选择无香型或淡香型产品,避免蜂类误将人类气味与食物联系起来。户外用餐时,要将甜食、饮料等容易吸引蜂类的食物妥善保存,并及时清理残留的食物碎屑或果皮,减少蜂类聚集的可能性。2.选择活动场所与时间。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和时间是预防蜂蜇伤的另一重要措施。蜂类通常在日间活动最为活跃,尤其是在温暖的中午时段,因此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与蜂类接触的风险。活动区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开花丛、果园等蜂类觅食的常见场所,同时远离垃圾桶、未覆盖的垃圾堆等蜂类可能聚集的区域。如果在野外发现蜂巢或频繁活动的蜂群,应小心绕行,避免长时间停留或试图靠近。面对蜂巢或蜂群时,应安静而迅速地撤离现场,以免激怒蜂类。3.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与蜂类接触时,保持冷静和轻微的动作至关重要。拍打、挥手等快速动作会被蜂类误认为攻击行为,从而诱发其攻击,遇到靠近的蜂类时,应尽量缓慢移动,逐渐拉开距离。如果蜂类盘旋在头部附近,不要试图驱赶,而是低头用手保护脸部,同时缓缓走离现场。如果不小心吸引了蜂群,应迅速跑离危险区域,但避免跳入水中,因为蜂类可能在水面上徘徊等待。通过这些行为习惯的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蜂蜇伤的风险,同时也能避免引发蜂类群体攻击。

  蜂蜇伤的应对措施。1.立即处理伤口。被蜂蜇伤后,第一步是迅速检查被蜇部位,确定是否有残留的螫针。蜜蜂通常会在蜇伤后留下螫针,螫针上附带毒囊,继续释放毒素进入体内。为避免毒素进一步扩散,必须尽快使用指甲、信用卡边缘或其他平滑物体将螫针小心刮出,切忌用镊子或直接挤压毒囊,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毒素被更多挤入皮肤。清理螫针后,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伤口,以去除表面毒素和污物。随后,可用冰袋包裹毛巾进行冷敷,帮助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防止造成冻伤。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出现异常反应,以便及时应对后续症状。2.观察过敏反应。蜂蜇伤后,有些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其表现形式因个体体质和蜂毒种类而异。常见的轻度反应包括局部的红肿、瘙痒和轻微皮疹,这通常是蜂毒刺激皮肤导致的炎症反应。通过冷敷或使用抗炎药膏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过敏反应升级为全身性症状,例如呼吸急促、头晕目眩、胸部沉重感,甚至面部或颈部出现明显肿胀,就需要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前兆,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前往医院。对于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人群,应立即注射一剂以减轻过敏症状,同时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任何耽搁可能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及时处理是关键。3.使用天然和药物缓解方法。对于轻度蜂蜇伤,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天然的消炎缓解方法。用醋或小苏打混合水敷在伤口处,有助于中和毒液并减轻不适感。同时,可使用芦荟胶或金盏花膏涂抹在受伤部位以促进愈合。药物方面,可选用非处方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以缓解瘙痒和肿胀。如疼痛明显,可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但需严格按照剂量服用。若伤口感染迹象明显(如持续红肿、分泌液增加),应及时就医接受抗生素治疗。

  结语。蜂蜇伤虽然在夏季户外活动中时有发生,但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应对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严重后果。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让户外活动更加安全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