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版 科普

新生儿黄疸:了解黄疸的真相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10月14日

  □马山县人民医院 农礼胜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新生儿黄疸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请放心,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普遍,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疗的。本文旨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黄疸,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宝宝的健康。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巩膜(白眼珠)等部位出现黄染的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通常通过肝脏转化后排出体外。然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转化和排泄胆红素,因此容易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生后4周应完全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疾病引起的,出现时间较早(生后24小时内),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识别。新生儿黄疸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巩膜黄染,通常从头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黄染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限于面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此外,宝宝可能还伴有嗜睡、纳差(食量减少)等症状。作为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黄疸的诊断与监测。医院通常会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来初步判断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如需更精确了解胆红素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静脉血检测。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内,医护人员会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以确保黄疸不会过度升高。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宝宝的肤色变化,如有需要,可及时请求医护人员进行检测。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确保宝宝充足的喂养和适当的阳光照射,以帮助胆红素排出体外。而对于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将宝宝置于特定波长的蓝光或绿光下照射,可使皮肤表面的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物质,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光疗期间,宝宝需要戴上眼罩和保护会阴部位,以减少对敏感部位的光刺激。光疗通常是安全有效的,但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皮疹、腹泻等副作用,医生会及时进行处理。在极少数情况下,当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非常高且光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是通过输注新鲜血液来稀释和置换宝宝体内高浓度的胆红素。这种方法风险较高,但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疗法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操作。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尿布和衣物。同时,家长可适当增加宝宝的喂养次数,促进宝宝排便排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在阳光不强烈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然暴露在阳光下(避免直射眼睛),也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预防与早期干预。1.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可以刺激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同时,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建立母婴亲密关系,对宝宝的心理健康也有益。2.保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都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胆红素,促进其排出体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排尿和排便情况,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3.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对于高风险的新生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频繁的胆红素水平监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黄疸问题,避免病情恶化。对于已经发生的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宝宝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退。

  总之,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真相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保障宝宝健康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家长们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一问题,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