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版 科普

双腔引流管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使用技巧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26日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外科、东莞市中医院外二科 张波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常见于高血压患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颅内引流装置对血肿进行排出,从而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的恢复。然而,传统的单腔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与患者康复。因此,双腔引流管作为一种改进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双腔引流管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使用技巧,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双腔引流管的基本原理。1.引流功能的双重作用:双腔引流管相比于传统单腔引流管,具有两个管腔,一个用于排出血液和液体,另一个则用于药物注射或调节压力。通过这种设计,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颅内压,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同时,双腔管的独立操作功能,有助于减少再出血的风险。2.逆流保护设计:双腔引流管通常带有防逆流装置,如三通阀和抗逆流引流袋。这种设计能有效防止排出的液体或药物回流至颅内,避免颅内感染的风险。此外,通过防逆流装置可以稳定地排出血肿,并确保引流管内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压力,保证引流畅通。3.精准测压功能:双腔引流管配备了测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

  双腔引流管的使用步骤与技巧。1.术前准备:在进行双腔引流管的安装前,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尺寸及相应的配件。医护人员还需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明确血肿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以便术中准确定位。同时,术前应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对引流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和知情同意。2.引流管的安装技巧:安装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钻孔微创技术将引流管放置到血肿的适当位置。双腔引流管的特殊设计使得在放置时可以灵活调整,确保血肿排出顺利且无阻塞。与此同时,医生需要注意防止引流管脱出或移位。放置后应立即进行颅内压监测,确保引流通畅且颅压处于安全范围内。3.术后维护:双腔引流管安装后,患者需要持续的监护。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引流量、颜色及流速,以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若引流不畅,可能需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更换配件。此外,引流管另一管腔可以在术后适时注入药物,以清除血肿周边的炎性物质,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双腔引流管的优势。1.降低再出血风险:传统的单腔引流管容易导致颅压的快速变化,从而引发再出血。而双腔引流管的双向功能设计能够有效地平稳调控颅内压,减少压力波动,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2.减少颅内感染:双腔引流管的抗逆流设计和三通阀能够防止排出的液体回流至颅内,显著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感染是脑出血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双腔引流管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术后恢复环境。3.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双腔引流管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简化了术后的操作流程。通过测压装置,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减少了繁琐的手工监测过程。

  使用双腔引流管时需注意的常见问题。1.引流管堵塞:在引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堵塞的情况,导致血肿排出不畅。这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轻微调整引流管的位置,或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来清除堵塞。如果问题持续,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2.引流管移位或脱出:双腔引流管在术后初期容易因患者活动或外力影响导致移位或脱出。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术后应减少患者过度的活动,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引流管的固定情况,防止意外脱出。3.颅压监测异常:如果在使用双腔引流管过程中,颅内压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调整引流速度或检查是否有管道堵塞。同时,需要与医生及时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或进一步的外科干预。

  总之,双腔引流管作为一种改进型的医疗器械,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诸多优势。通过其双重功能设计,不仅提高了颅内血肿的排出效率,还有效控制了术后颅内压的波动,减少了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与护理方法是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