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版 科普

常见中药材全解析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26日

  □泗水县中医医院 尹训庆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医疗保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中药材,为大家揭开中药世界的神秘面纱。

  人参。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中药材。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对于身体虚弱、气短乏力、久病体虚、心悸失眠等人群,人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滋补良药。然而,人参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不宜服用人参。同时,在使用人参时,应严格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上火、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在临床上,黄芪常被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利尿、抗衰老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人群不宜服用黄芪。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当归是妇科常用药,对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病症有显著疗效。但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应慎服当归。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常被用于治疗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枸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枸杞,但脾虚便溏者应慎服。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常用于治疗阴虚燥咳、劳嗽咯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病症。百合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食材,如百合粥、百合汤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百合。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等功效。山楂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等病症。但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金银花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等作用。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金银花。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病症。菊花有多种品种,如杭菊、贡菊、滁菊等,不同品种的菊花在功效上略有差异。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菊花。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丹参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病症。但不宜与藜芦同用。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天麻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但气血虚甚者慎服天麻。

  总之,中药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使用中药材时,我们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了解其功效、用法、用量和禁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