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版 科普

护佑健康“生命线”——心脏介入手术护理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26日

  □单县中心医院导管室 许静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肩负着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心脏出现疾病,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规范的治疗只是开始,护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也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那么心脏介入手术如何开展护理呢?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心脏介入手术的术前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而言,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患者对心脏手术都存在一定恐惧感,害怕手术失败,或者对未来有所担忧,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告知心脏介入手术的治疗原理、治疗方案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内容,让患者对手术内容有充足了解,并且注意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采取鼓励式沟通、共情式沟通等沟通技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手术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改善手术室的环境,将室温保持在23℃左右,并调节湿度在50%左右,让患者感觉到舒适,避免患者出现寒冷。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提前知晓心脏介入手术的所需器械、设备,提前准备好无菌化处理的手术器械,并检查手术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手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当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等,确保手术安全。

  心脏介入手术的术中护理。监测生命体征。一般来说,心脏介入手术属于一种局部麻醉手术,无需全身麻醉,但在手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以及心率的变化,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异常,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术中出现危险。其次,部分患者可能会对麻醉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耐受,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同样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配合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既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也要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其次,在心脏介入手术期间,医生可能会运用到许多类型的器材,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将器材摆放至适宜的位置,并严格按照无菌流程进行操作,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最后,部分患者在术中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还需要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心脏介入手术的术后护理。实施观察评估。在心脏介入手术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观察、评估,包括穿刺点是否出血、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是否存在胸痛表现等等,并判断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其次,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确保患者的各项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并做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后,在手术完成后患者可能需要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根据凝血功能来调整用药量。注意康复指导。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定期翻身,并适当帮助患者按摩肢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静脉血栓或压疮;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家属准备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促进患者吸收饮食营养;在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尽快恢复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