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版 科普

一起了解手术室护理常识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26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金瑞阳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干预手段,能有效诊断和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风险高等特征,每成功完成一台手术,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

  手术前护理。对患者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全身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生理状态。其次,心理护理也是手术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特别是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并通过解释手术流程、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减少心理压力。手术室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表面无菌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检查手术器械、敷料和手术台的准备情况,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手术室内的温湿度控制也是环境护理的重要方面,合理的温湿度有助于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中护理。无菌操作与感染控制。手术中护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包括手术前的洗手、无菌服的穿戴以及无菌区的维护。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手术感染风险的增加。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刻警惕,确保所有进入无菌区的器械、敷料和其他物品均符合无菌要求,并且在手术进行期间,任何破坏无菌环境的因素都必须立即处理。生命体征监测与支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监测设备的读数,并对任何异常变化迅速反应。为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护理人员可能需要在麻醉师和手术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护理,如调整输液速度、调节麻醉深度或给予药物干预。手术中沟通与协调。护理人员需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其他团队成员保持紧密合作,及时传达患者的状态变化和手术进展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妥善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手术器械故障、患者病情变化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后护理。术后监测与评估。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肺栓塞等。同时,术后初期的意识状态评估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需监测其苏醒时间、意识水平及肢体活动情况,以评估麻醉药物的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恢复状况。疼痛管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冷敷、放松训练等。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对止痛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最大程度减轻疼痛,同时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术后伤口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术后伤口,观察有无红肿、渗出或感染迹象,并根据医生的指示更换敷料。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伤口,护理人员应妥善管理引流管,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并在引流管拔除后继续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用药、伤口护理、活动限制等,帮助患者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定期复诊,随时监测术后恢复情况,确保术后护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总之,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保障,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手术室护理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这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