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版 科普

医疗从业者不慎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怎么办?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12日

  □湖南省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何迎春

  医疗从业者应特别关注针头、刀片等锐器伤害。因针刺伤有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此了解针刺伤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发生后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健康。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针刺伤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手段,为你的安全保驾护航。

  什么是针刺伤?针刺伤是指在使用针头、刀片、玻璃等尖锐物品时,不慎刺入皮肤或软组织的伤害,常见于医疗、实验室工作以及美容等领域。针刺伤一般涉及锋利的物体直接穿透皮肤,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特别是在刺伤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感染风险会大幅增加。

  如何预防针刺伤?使用安全设备。优先使用具有安全设计的针头和注射器,如自动回缩针头或安全型刀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针刺伤风险。正确处理锐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专门的密闭锐器盒中,避免随意丢弃。同时,锐器盒不应装得过满,且必须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减少意外刺伤的可能。培训与教育。定期为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从业者提供锐器安全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处理技巧,包括如何安全移除针头、如何防止手部滑动引发刺伤等。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锐器时,佩戴防割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尤其是在高风险环境下,可以降低刺伤发生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针头使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无针操作技术,如无针注射器,或使用其他替代方法,减少直接接触尖锐器具的机会。

  发生针刺伤后该如何处理?伤口处理。针刺伤发生后,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不挤压伤口:不要挤压伤口以试图排出血液,这样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污染物扩散。流水冲洗:使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以减少污染物的残留。消毒: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局部消毒,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化学物质。消毒时应确保均匀覆盖伤口表面。包扎处理:完成消毒后,可根据伤口的严重程度使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进行包扎,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上报职业暴露。针刺伤属于职业暴露,应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或感染控制人员。立即上报:受伤者应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的主管或职业暴露管理部门报告针刺伤的发生,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包括刺伤物品的污染情况及暴露的环境。记录与跟踪:机构应对事件进行登记,包括刺伤时间、地点、物品污染情况和暴露人员信息。用药和随访。根据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暴露于潜在感染风险(如HBV、HCV、HIV)的环境中,受伤者应立即进行相关医学评估并采取必要的药物和随访措施。抗病毒药物:对于可能接触HIV的病例,应在2小时内开始暴露后预防性用药(PEP),一般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持续用药28天。疫苗接种:如果受伤者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应尽快进行乙肝疫苗的补种或免疫球蛋白注射。定期检测:在暴露后,受伤者需要按计划进行血液检测,监测是否有HBV、HCV或HIV感染,以排除潜在感染。可疑HCV感染处理。初步检测:针刺伤发生后,应立即检测暴露源的HCV状态。如果暴露源为HCV阳性,受伤者需要在暴露后定期进行HCVRNA检测,一般在暴露后4周进行初次检测,以便尽早发现潜在感染。定期监测:尽管目前尚无HCV暴露后预防用药,但早期发现感染至关重要。一旦确诊感染,可考虑早期抗病毒治疗,以避免病情进展。早期治疗:若检测结果表明感染了HCV,当前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可实现高治愈率,及时治疗有助于防止慢性化。

  总之,针刺伤虽然看似只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但潜在的健康威胁不可忽视。牢记这些防护要点,让锐器不再成为隐形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