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版 科普

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镇静失眠药?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12日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 张娟

  长期失眠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许多人通过使用镇静失眠药物来缓解症状。了解这些药物将能帮助大家科学地应对失眠问题。

  镇静失眠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代表药物:地西泮(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作用机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优点:起效快、作用明显。缺点:长期使用可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推荐人群:中效制剂主要用于易醒、睡眠浅、晨起需保持头脑清醒者;长效制剂主要用于早醒者。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s)。代表药物:唑吡坦(思诺思)、佐匹克隆(卓乐定)。作用机制:选择性地作用于GABA受体,具有催眠和镇静作用,但对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优点:依赖性和耐受性较苯二氮卓类药物低。缺点:可能导致短暂的认知和行为异常。推荐人群:可用于失眠的治疗,适于入睡困难、不能耐受次晨残余作用的失眠者。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对伴有明显的慢阻肺(COPD)、轻中度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失眠者可首先推荐。对慢性失眠者推荐non-BZDs间歇治疗。褪黑素受体激动剂(MelatoninReceptorAgonists)。代 表 药物:雷美尔通(罗佐美)。作用机制:模拟褪黑素的作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促进入睡。优点: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副作用较少。缺点:起效较慢,对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推荐人群:褪黑素制剂可用于昼夜节律失调型睡眠觉醒障碍如昼夜节律延迟综合征、时差变化相关失眠,还可用于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者,适于55岁以上者失眠,不建议为常规用药,可短期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还适于合并COPD、睡眠呼吸障碍、轻中度OSA的失眠者。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代表药物:阿米替林、多塞平。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优点:对于合并抑郁症的失眠患者效果显著。缺点:副作用较多,如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推荐人群:抗抑郁药物尤适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失眠者,一般不采用间歇或按需用药。多塞平可用于以睡眠维持障碍为主的失眠[1]。曲唑酮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焦虑相关性失眠、抑郁相关性失眠、抑郁症伴失眠等,可与短效BZRAs(如佐匹克隆、唑吡坦、右佐匹克隆)联用。米氮平可用于浅睡眠增多、早醒、焦虑抑郁合并失眠者。

  不同人群如何选择抗失眠药物。老年失眠者。推荐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类药物(可缓解入睡困难、改善睡眠质量)、多塞平(改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建议从最低有效剂量起始短期使用,长期用药时推荐间歇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增加老年者谵妄、认知障碍、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需谨慎使用。失眠伴焦虑者。如以失眠为主可选用有抗焦虑作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焦虑突出者可选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失眠伴抑郁者。推荐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抗焦虑抑郁),必要时可辅以镇静安眠药物。绝经相关失眠者。可选用BZRAs(如BZDs、non-BZDs)、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如曲唑酮、米氮平等,改善失眠、更年期血管舒缩症状)

  镇静失眠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静失眠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短期使用:多数镇静失眠药物适合短期使用,避免长期依赖。选择适合的药物:根据自身的失眠类型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避免酒精:服用镇静失眠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副作用。监测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逐渐停药:如需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以避免戒断症状。镇静失眠药物在缓解失眠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合理使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