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版 科普

年龄30+,高血压就不会找上门吗?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9月12日

  □唐山市工人医院药学部 李玲玲

  提到高血压,年龄30+的人可能会觉得那是年龄70+、80+的事儿。其实不然,30+的年龄,也有可能被高血压缠上。对于年龄小于65岁人群所患的高血压,我们定义为中青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常常是隐匿性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0+平时工作生活,并没有什么症状,单位体检时才发现血压高,但30+正是工作繁忙、子女幼小的阶段,加之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人们往往并未对高血压进行确诊及治疗。

  高血压的危害。可不要小瞧高血压,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可以悄无声息地伤害人体的器官。持续的血压升高可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眼损害,严重时可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故对高血压,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mmHg。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介于140到159mmHg和(或)舒张压介于90到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介于160到179mmHg和(或)舒张压介于100到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症状不典型,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轻度高血压居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仅轻度升高;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中青年血压监测不足,是血压控制率偏低的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对于血压仅轻度升高(<160/100mmHg)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先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再启动药物治疗。对于血压≥160/100mmHg、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药品名字以“普利”结尾,如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药品名字以“沙坦”结尾,如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β-receptorblocker,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简称CCB,如硝苯地平)和利尿剂(Diuretics,如氢氯噻嗪)。那中青年高血压该如何选药呢?建议在五大类降压药中,首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可能更常见,故能抑制RAS的ACEI/ARB和能抑制SNS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有助于控制中青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往往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联合用药时,一般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CCB或利尿剂。对于舒张压升高合并心率增快者(静息心率>80次/分),也可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用,有潜在代谢风险,应慎用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的患者。降压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是所有药物难以避免的情况,无需因为担心出现不良反应而减量或停止使用降压药。ACEI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ARB主要不良反应为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β受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二氢吡啶类CCB主要不良反应为踝部水肿、头痛、潮红。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血钾降低、血钠降低、高尿酸血症。服药后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不适,请及时就诊。

  中青年高血压的综合管理。对于中青年高血压,要及早干预,不仅要重视药物治疗,还要重视生活方式干预(限盐限酒戒烟、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不仅要血压平稳达标,还要综合管理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转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