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版 科普

一起认识垂体瘤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沧州市中心医院西院区麻醉科 王翠婕

  垂体是位于大脑底部的一个重要的腺体,负责分泌多种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并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当垂体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形成肿瘤时,就会导致垂体瘤。垂体瘤总体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区域发病率不同,但是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逐渐增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垂体瘤的分类。垂体瘤通常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功能性垂体瘤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某一种激素分泌过多,不同种类激素分泌过量时会出现对应症状,例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出现在青少年期,可能导致“巨人症”,临床特征表现为青少年时期过度的生长发育,全身成比例的变高,身材高大魁梧,一般情况下,会远远地超过同年龄人群的身高以及体重。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发生在成年期,可能会出现肢端肥大症,患者会有特殊的面容,表现为面部变形、鼻大舌大、颧骨、下颌骨突出,脚及手掌肥大。生长激素造成的身高和外貌的改变难以逆行,会伴随终身。催乳素分泌过多可以导致女性发生“闭经-泌乳综合征”,导致乳腺分泌乳汁、闭经、不孕,男性会出现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易疲劳等。功能性垂体瘤因激素改变导致早期症状更明显,患者可能更早就诊。非功能性垂体瘤,一般无激素分泌症状,临床自觉症状不明显,如果未进行头部影像学体检,往往难以发现,因此非功能性垂体瘤隐匿性强,首发症状常由肿瘤压迫引起,主要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等,由于非功能性垂体瘤性质特殊,部分患者发现较晚,就诊时垂体瘤体积往往较大。

  垂体瘤的自我识别与观察。自觉身高较同龄人高、面部粗糙、手脚增厚增大;频繁头痛、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精神不振,四肢无力,毛发渐渐脱落;女性出现月经不规律、月经稀少、闭经、不孕;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查检测激素水平、垂体功能测试以及影像学检查(如MRI)来确诊,按照要求进行治疗。

  垂体瘤预防与术后随访。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有垂体瘤家族史的个体。随访:对于已经确诊的垂体瘤患者,需要定期随访,监测激素水平和肿瘤状况,根据医生建议采纳相应的治疗方式。

  垂体瘤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溴隐亭)可以抑制部分类型垂体瘤的生长。放疗适用于手术不彻底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瘤及原发转移癌或转移瘤。手术治疗可彻底切除垂体瘤,根据垂体瘤大小、位置特点,手术医生可设计不同手术入路,临床最常用的是经鼻孔入路,此手术方式的优点是创伤小,无显性切口,患者易于接受。

  手术切除垂体瘤后配合事项。经鼻腔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入路在鼻腔内,术前患者应避免感冒流涕,剪去鼻毛,清洁鼻腔,以避免发生颅内感染。因术后即刻使用填缝材料填塞鼻腔进行止血,应于术前练习经口呼吸。术后应按照医生要求去枕平卧,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擤鼻涕和打喷嚏,以防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需注意观察鼻腔状况,有无渗血、渗液。鼻腔填充物一般填塞48小时后拔除,在拔出之前都应采取经口呼吸的方式。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一旦出现鼻腔有清水样液体流出或感觉有液体自鼻腔、咽流入口腔,可能提示有脑脊液漏,及时到医院就诊。

  垂体瘤虽然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置和功能特点,且好发于青壮年,可能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外貌、生育功能等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对垂体瘤的认识,实现早期自我识别、诊断和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