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版 科普

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龙州县人民医院 卢春兰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危害性极大,病变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组织器官。那么,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我们主要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诊断呢?

  梅毒的临床表现。一期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是梅毒最早期的典型症状,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到4周出现。硬下疳多为单个、无痛无痒的溃疡,直径约1到2厘米,边界清楚,边缘略隆起,触之如软骨样硬度,表面可糜烂或浅溃疡,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二期梅毒。二期梅毒多在初次感染后8到10周或硬下疳后6到8周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如斑疹、斑丘疹、丘疹、脓疱疹、鳞屑性皮损等,常泛发、对称分布。此外,二期梅毒患者还可能出现骨膜炎、关节痛等骨关节损害,虹膜炎、视神经炎等眼损害,以及偶见的脑膜炎等神经损害。头皮可见虫蚀状的脱发,颞部常见。三期梅毒。三期梅毒即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结节型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及各系统损害。结节型梅毒疹最常出现在上肢伸侧及躯干,尤其是背部,呈红褐色圆形坚实丘疹或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坏死溃疡,无自觉症状。梅毒性树胶肿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皮损初起常为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和发生溃疡,溃疡内因有坏死组织而有腐臭味,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晚期梅毒还可能侵犯心血管系统,引起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侵犯神经系统则可引起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等。此外,骨骼、眼、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均可受侵。

  梅毒的诊断方法。观察临床表现。医生需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精神状态,以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生殖器、肛门等部位的病变情况。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和扁平湿疣具有特征性;三期梅毒的结节型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则提示病情已进入晚期。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硬下疳或扁平湿疣上的分泌物,若发现多数活动的螺旋体,即可确诊梅毒。此方法直接、准确,但操作要求较高,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梅毒血清试验:梅毒血清试验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两类。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主要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如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主要用于梅毒的确诊,包括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等。这些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能够准确识别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在晚期梅毒,特别是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心血管梅毒,超声心动图、CT或M 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瘤等情况。对于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查结合头颅MRI可以辅助诊断,观察是否存在脑膜炎、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鉴别诊断。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有时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一期梅毒的硬下疳需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鉴别;二期梅毒的皮疹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药疹等皮肤病鉴别;三期梅毒的树胶肿需与皮肤结核、麻风等肉芽肿性疾病鉴别。因此,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总之,梅毒的危害性极大,当患者与疑似感染病毒的患者有不安全的性接触,或患者生殖器部位出现溃疡、皮疹等疑似病毒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