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版 科普

药物的有效期与安全使用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合浦县人民医院 赖燕泰

  每一盒药品都有一个“保质期”,就像我们的零食和饮料一样。这个保质期,我们称之为“药品有效期”。有效期是指药物在规定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稳定性和疗效的时间期限。本文将介绍药物有效期的重要性及如何安全使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储存和使用药物,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有效期的重要性。药物有效期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和疗效的时间。它是由药物制造商通过实验室研究和长期测试确定的。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疗效,甚至变得有害。药物的失效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化学分解、光解、湿度、温度变化等。不同药物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有效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世界各国对药物的有效期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药品制造商在产品标签上清晰标注有效期。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确保药物在使用期间保持应有的疗效。

  如何识别药物的有效期?包装上的有效期:药品包装通常会标注有效期或失效日期。消费者应注意这些信息,并在购买时选择有效期较长的产品。同时,应避免购买或使用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药物的外观变化:在某些情况下,药物的外观变化也可能提示其已失效。例如,颜色变化、气味改变、片剂碎裂等都是药物可能失效的迹象。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药剂师或医生。储存条件的影响:药物的储存条件对其有效期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多数药物都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以防止药物受潮、氧化或发生光解反应。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因素都会加速药物成分的降解,缩短药物的有效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如疫苗、胰岛素等,需要严格按照指示冷藏保存,否则药物可能提前失效。此外,家庭药箱中的药物应定期检查,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药物失效或变质。

  安全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遵循医嘱:使用效期内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是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基本原则。医嘱通常会详细说明药物的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方法等具体要求。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不足,甚至引发耐药性或不良反应。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如果未按医嘱足量服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对于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确保病情稳定控制。遵循医嘱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能有效预防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健康风险。避免自我诊断和用药:自我诊断和盲目用药是许多人容易犯的错误,但这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尽管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头痛等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才能确定病因并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错误的自我诊断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疾病恶化。此外,随意用药也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错误用药可能不仅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药物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头晕、皮疹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涉及器官损害或过敏反应。特别是在长期用药或多药联用的情况下,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削弱某些药物的效果,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开始使用新药时,应详细了解其副作用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并告知医生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咨询医生。了解和预防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是安全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药物的有效期和安全使用是保障健康的关键环节。了解药物的有效期、正确储存和使用药物,以及避免自我诊断和盲目用药,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关注所用药物的有效期,避免超效期用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