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版 科普

介入治疗在动脉瘤中的应用及效果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河池市中医医院 闭波

  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见于动脉壁的局部扩张,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生命危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成为治疗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介绍介入治疗在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助力公众科学认识这一治疗方法。

  动脉瘤概述。动脉瘤是指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导致的血管扩张,主要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的所有三层(内膜、中膜、外膜)都扩张,而假性动脉瘤则是动脉壁部分层次破裂,血液积聚在动脉外形成的血肿。动脉瘤的形成通常与动脉硬化、高血压、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继而引起血管壁的薄弱和扩张。动脉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破裂出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介入治疗在动脉瘤中的应用。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皮肤小切口插入导管,利用影像引导,将治疗器械送到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机械或物理方法修复受损血管或阻止动脉瘤的扩张和破裂。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是介入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到动脉瘤部位,支架展开后可支撑动脉壁,防止动脉瘤破裂。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支架材料通常为金属,可以长期在体内保持稳定,提供持久的支撑效果。栓塞术:栓塞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到动脉瘤内,使动脉瘤腔内血流减少或停止,从而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栓塞术常用于治疗脑动脉瘤,通过减少动脉瘤内的压力,预防其破裂。此外,栓塞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夹闭术:夹闭术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动脉瘤,通过导管将夹子送到动脉瘤根部,夹闭动脉瘤的血供,使其逐渐萎缩和闭合。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较小的动脉瘤。

  介入治疗的效果。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血管损伤、感染、出血等。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和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同时,术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动脉瘤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传统手术的比较:介入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传统手术需要开刀,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而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可以更快恢复日常生活。然而,对于某些复杂类型的动脉瘤,传统手术可能仍然是更好的选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临床案例分析:临床上,介入治疗在治疗动脉瘤方面已有众多成功案例。例如,某些高龄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因不适合传统手术,通过介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一位80岁的高龄患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通过介入治疗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恢复良好,延长了寿命。另一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通过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避免了脑出血的风险,恢复了正常生活。

  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如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纳米技术等,为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多学科协作:介入治疗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影像学、血管外科、心脏病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个体化治疗:未来,介入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在动脉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显著,为许多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协作的加强,介入治疗的前景将更加广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动脉瘤患者,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