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版 科普

生活中常见的止痛药介绍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盘冰洁

  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了缓解疼痛,人们常常会选择使用止痛药。市面上有多种止痛药,不同种类的止痛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疼痛。本文将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止痛药,帮助读者了解它们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及痛经等症状,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严重者或会引起胃肠道溃疡或出血。因此,剂量应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以防止胃肠道不适或溃疡等副作用,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及感冒引起的发热。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但需要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服用。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克,否则可能引起肝损伤。对于有肝病或长期饮酒者,应谨慎使用。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经典的解热镇痛消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退热以及抗炎抗风湿治疗,还可以抑制血管内血小板聚集,从而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栓的形成。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长期大量用药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不适合12岁以下儿童使用,因为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患儿可能在数日甚至24小时内死亡。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强效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可用于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以及关节肿痛。服用双氯芬酸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腹泻、胃烧灼感、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禁用于对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严重过敏者、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阿片类止痛药。可待因:可待因是一种较弱的阿片类止痛药,常与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如术后疼痛或严重的头痛。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使用可待因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引起依赖性或副作用如恶心、便秘等。羟考酮:羟考酮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止痛药,常用于手术后、癌症或其他严重疼痛的管理。其作用机制与可待因类似,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减轻疼痛。由于羟考酮具有较高的成瘾潜力,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并避免长期依赖。吗啡:吗啡是最强效的阿片类止痛药之一,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缓解,如术后疼痛、癌症疼痛或严重创伤。它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强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由于吗啡的成瘾性高,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并监测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副作用,如呼吸抑制、便秘等。

  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用于局部麻醉、神经阻滞及缓解局部疼痛。它通过阻断神经传导,防止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利多卡因常用于牙科手术、皮肤创伤处理及某些慢性疼痛的局部治疗。使用利多卡因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引起局部过敏或全身毒性反应。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局部麻醉药,常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区域麻醉及术后疼痛管理。其作用机制与利多卡因类似,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布比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小时甚至一天,适用于需要长时间麻醉效果的手术。

  总之,止痛药在缓解各种疼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种类的止痛药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在选择止痛药时,应根据具体的疼痛类型和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如有不确定或严重疼痛,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获取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