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崔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足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损伤。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我们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更要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后续的康复和预防,以避免留下长久的隐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足踝扭伤的历险记,学习如何化险为夷。
足踝扭伤的认识误区。误区一:扭伤是小事,休息一下就好。很多人认为足踝扭伤只是小伤,不需要特别处理,休息一下就会好。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足踝扭伤可能导致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甚至可能伴有骨折或关节脱位。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慢性疼痛、关节不稳等。误区二:扭伤后立即热敷。扭伤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有些人认为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然而,在扭伤初期,局部组织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热敷会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正确的做法是在扭伤后48小时内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误区三:扭伤后过度运动。有些人认为扭伤后需要多运动,以促进恢复。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扭伤后,局部组织需要休息和修复,过度运动会加重损伤,延缓恢复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在扭伤后适当休息,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
足踝扭伤的症状。足踝扭伤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等。轻度扭伤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疼痛和肿胀,而重度扭伤则可能导致关节脱位、骨折等严重后果。疼痛:扭伤后,足踝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尤其是在活动时疼痛加剧。肿胀:扭伤后,足踝周围会出现肿胀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足部肿胀。淤血:扭伤后,足踝周围可能会出现淤血现象,表现为皮肤颜色变红或变紫。活动受限:扭伤后,足踝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疼痛加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足踝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判断伤情:在扭伤后,首先要判断伤情。观察扭伤部位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的畸形或活动受限,应立即就医,可能伴有骨折或关节脱位。冷敷: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促进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在扭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湿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敷15到20分钟,每隔2到3小时敷一次。加压包扎:在冷敷的同时,可以用绷带或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要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松紧度要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包扎可以减少渗出和肿胀,稳定关节。抬高患肢:在休息时,应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肿胀。可以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疼痛管理: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口服非处方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如果扭伤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或者出现关节不稳、畸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
足踝扭伤的预防措施。增强踝关节稳定性。通过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扭伤的风险。例如进行提踵练习、平衡板练习等。穿着合适的鞋子。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减少扭伤的风险。在运动时应选择专业的运动鞋,避免穿着拖鞋或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放松肌肉和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减少扭伤的风险。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激烈或危险的动作。在参加高风险运动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或拥挤的场所行走或奔跑。
通过了解足踝扭伤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扭伤的风险并促进恢复。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遭遇了足踝扭伤请务必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确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