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版 科普

血管里的“塞车”:冠心病的警示与应对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侯天华

  在人体内部尤其是心脏这条“高速公路”上,如果出现“塞车”,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塞车”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心病作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其危害不容小觑。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的警示信号、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应对策略。

  冠心病的危害与现状。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供血不足、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这一趋势令人担忧。

  冠心病的警示信号。冠心病并非无迹可寻,其发作前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警示信号。了解这些信号,对于及时干预、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常由劳累或精神紧张诱发,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胸闷、心悸、气短:在体力活动时,患者可能感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与运动相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不典型症状,需引起警惕。特殊情境下的不适:如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内壁会逐渐形成类似粥样的脂质沉积物,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通。血管痉挛:在某些情况下,冠状动脉会发生痉挛,进一步减少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当斑块破裂时,可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鉴于冠心病的严重性和高发性,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项关键的预防措施。健康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含糖高的食物的摄入。同时,控制每日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持适当体重。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加速血管硬化,促进血栓形成。因此,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应适量饮酒或最好不饮。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三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骑自行车等。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绞痛。控制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中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定期体检:中年人群特别是45岁以上者,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同时,关注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冠心病的应对策略。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同时,注意按时服药,不可私自减药或停药。生活方式调整:继续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急救知识:患者及家属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救治。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或发生心肌梗死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等。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通过了解冠心病的警示信号、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让我们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起,关注心血管健康,共同抵御冠心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