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版 科普

从孕期到产后:全方位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15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李文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可能发生在胎儿期、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不久,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及长期健康构成威胁。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从孕期到产后的全方位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孕期保健:奠定健康基础。定期产检与咨询。孕期定期产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产检,医生可以监测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孕妇应遵医嘱按时产检,并主动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合理营养与膳食。孕妇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应避免过度肥胖和营养不良,以免增加分娩难度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建议孕妇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孕妇应戒烟戒酒,避免长时间接触二手烟和有害化学物质。吸烟和饮酒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会增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进而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此外,孕妇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孕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发展并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分娩管理:确保安全分娩。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必要时可采用剖宫产等手术方式以确保母婴安全。严格掌握催产素和镇痛剂的使用。催产素和镇痛剂在分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指征和剂量,避免过度干预分娩过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对于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以避免因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正确处理分娩并发症。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胎儿急性缺氧和颅内出血。因此,应熟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胎儿安全。

  产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密切观察新生儿状况。产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惊厥等异常表现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疾病。定期进行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应更加重视筛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加强护理与喂养。良好的护理和喂养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护理和喂养方法,避免过度摇晃或碰撞新生儿头部,以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同时,应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支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家庭护理:持续关注与关爱。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家长应努力为新生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和适宜的温湿度,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健康检查与随访。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并主动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从孕期到产后的全方位预防策略,对于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分娩管理、产后监护及家庭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