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李坦
本文系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ZXKT2024046)阶段性成果。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生命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生命韧性的重要途径,逐渐受到重视。而积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积极面和幸福感的科学分支,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心理状态,如幸福感、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它强调通过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在生命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生存技能的教育,更是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它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宝贵性,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韧性。
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压力大: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生命意义迷茫: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和人生目标的清晰认识,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惑。自我调适能力弱: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自我调适能力,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生命尊重意识不足: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意识薄弱,存在不良行为和危险行为。
大学生生命教育策略。引入积极心理学课程:在大学课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课程应涵盖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例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乐观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应用这些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水平。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首先,可以组织生命意义讨论会。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可以邀请在逆境中奋斗成功的企业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的学者,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生命的思考。这样的分享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增强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幸福感。大学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中心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提供针对性辅导和支持。同时,心理辅导服务应注重个性化和私密性。心理咨询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通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更能在实际生活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积极品质包括乐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它们是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竞争和社会适应等挑战时的重要心理资源。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潜能和优势,认为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和能力,通过发现和发展这些优势,个体可以实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