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环球中铁太原医院 王木娟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医疗程序都需要麻醉的帮助,如拔牙、分娩、缝合伤口等。麻醉的作用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起全身麻醉,相信大家都感到很恐惧、都有很多疑问。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一一解答。
什么是全麻?全身麻醉(全麻)是一种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通过使用药物使患者进入一种可逆性的无意识状态,从而使其对疼痛、压力、声音等外界刺激失去感知。全麻的实施通常包括诱导、维持和苏醒三个阶段。诱导阶段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维持阶段则是通过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无意识状态;苏醒阶段是在手术结束后,停止给予麻醉药物,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全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大脑的活动,使患者失去知觉和记忆。
全麻一般会使用什么样的药物?全身麻醉通常涉及多种药物的组合,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无痛、无意识和肌肉松弛,所使用的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静脉全麻药(或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因手术种类及患者体格不同,用药方案会有所不同。
全身麻醉前为什么要禁食禁水?防止呕吐和返流。在全身麻醉下患者会失去意识和肌肉控制能力,包括胃食管反流防御机制。胃中的食物和液体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反流到食管,甚至进入气道,这种情况会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减少胃内容物。禁食禁水可以确保胃在手术时是空的,降低返流风险。一般来说,术前6到8小时需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到4小时需禁饮清液(如水、果汁)。如有胃潴留,老人孕妇等,禁食水时间还会延长。减轻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饮食中的食物和液体在胃中停留可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时间。空腹状态下,麻醉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更加可预测,减少了麻醉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
全身麻醉后人会变傻吗?全身麻醉只是让患者在睡眠中无痛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提高舒适度。研究表明,单次、短时间的全身麻醉并不会对儿童的长期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如PANDA和GAS试验发现,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接受一次全麻并未显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说到这里,您可能已经明白了,全身麻醉并不会让人“变傻”。大家以为的“变傻”只不过是全麻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这种改变通常是暂时且可逆的。并且,随着现代麻醉技术和监测设备的进步,使得全麻变得更加安全和可控。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与用量,尽量减少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制定详细的麻醉方案,并在术中严格执行认真监测,确保患者足够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综上所述,全麻就是指的全身麻醉,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等方法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目前全身麻醉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安全,尽管术后会有短暂的认知功能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暂时的,不会对患者的长期智力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变傻”的锅为什么会甩给“麻醉”?关于全身麻醉是否会导致“变傻”的说法,主要源于一些患者在手术苏醒后出现了昏昏沉沉、大脑“断片”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手术后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医学上称之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的长短、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本身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有关。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使得手术能够在舒适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现代麻醉药物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麻醉过程更加安全可靠,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