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人民医院血透室 瞿佩
血管导管通路的护理对于血透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日常居家生活中精心呵护置管部位。本文将为大家科普血透患者血管导管通路的护理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护理要点。
什么是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顾名思义是指用于血液透析的血液通道。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过滤装置(透析器)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液体,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建立有效且稳定的血管通路,以确保足够血流量。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血透通路是其生命线,若血透通路的功能受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血透通路包括动静脉瘘、人工血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动静脉瘘(AV瘘)较为常用,其可提供较高血流量,并且感染风险较低。然而,若动静脉瘘或人工血管通路无法使用时,中心静脉导管则作为最后的选择,尽管其伴随较高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是影响血透通路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并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来恢复血流通畅。
血透通路建立后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路的日常护理。保持通路区域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通路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注意不要摩擦或抓挠通路部位,以防感染。观察通路情况:定期检查通路部位是否有红肿、热感、疼痛、出血或分泌物等感染征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压迫通路:避免穿紧身衣物或佩戴手表、手镯等,以免压迫通路。睡觉时尽量不要将身体重量压在通路部位。通路的功能维护。定期检查通路血流量:通过触诊和听诊评估通路血流量,触诊时应感受到强烈而有力的震颤,听诊时应听到连续的“嗡嗡”声。若震颤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就医检查。血流量测试:定期进行血流量测试(如多普勒超声)以确保通路的血流量符合透析需求。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通路的通畅情况。避免反复穿刺同一点:透析时应遵循“轮换穿刺点”的原则,避免反复穿刺同一点,以减少通路损伤和瘢痕形成。
血管导管通路的护理要点。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专业消毒液每日清洁导管周围皮肤。操作时应佩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导管。保持干燥:清洁后务必将皮肤和导管部位完全擦干。避免导管部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减少细菌滋生的风险。避免水侵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保护套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防止水进入导管部位。防止导管脱落。固定导管:使用专用固定装置或胶带将导管妥善固定在皮肤上。固定时应避免过紧,以免压迫皮肤。避免拉扯:日常活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导管,避免穿戴紧身衣物或饰物,以防导管松动或脱落。睡眠姿势:睡觉时避免身体压在导管上,选择侧卧或仰卧姿势。定期更换敷料。敷料更换频率: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一般每隔48小时到72小时更换一次敷料,具体频率可根据导管部位的情况适当调整。更换过程:更换敷料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先使用无菌棉签和消毒液清洁导管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敷料覆盖导管入口。观察皮肤状况:更换敷料时应仔细检查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包括清洁、换药和透析连接等,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器械和材料。抗菌护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使用抗菌药物或抗菌敷料进行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监测感染症状:密切观察导管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如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处理。
通过上述护理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维护血管导管通路的功能,降低感染风险,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患者和医护人员需密切合作,共同保障血透通路可为患者带来安全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