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市立医院见到肝
胆外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
士研究生导师李文晓时,他正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解答疑惑。在患者看来,李文晓总是那么“温和”“细致”“专业”。
一袭白衣,一腔热血。从医20年,李文晓深耕肝胆胰腺领域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积极救治患者,2024年被威海市卫生健康委评为威海市医疗卫生中
青年领域“知名医师”。
精湛专业 以高超医术挽救生命
96岁高龄的王先生(化姓)被确诊为胰腺癌,此前他已经做过三次手术。患者及家属本打算保守治疗,不料,病情发展迅速,几天时间他已经呕吐不止、无法进食……
家属连忙带着王先生到威海市立医院寻求帮助。接诊后,李文晓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发现老人身体条件可以接受手术,建议手术治疗。“我们给百岁老人也成功做过手术!”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信心。
面对高龄患者的复杂病情,李文晓大胆采用近年来在临床中取得优异远期预后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多次组织多学科会诊研判手术风险,确定了完善的手术计划和备选预案。“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很大,医生手术更要‘求稳’。”李文晓说。
手术中,李文晓和肝胆外二科主任牟洪超密切配合,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克服手术方式复杂、手术范围大、创面渗血重等风险因素,成功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患者家属感激不已。
“近年来,八九十岁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大多有心脏、肺脏等基础疾病,叠加上肝胆胰腺疾病,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难上加难。”李文晓说。面对高难度手术,李文晓迎难而上,凭借精湛的医术,赢得诸多患者及家属的信服,也在保守治疗之外为高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挚诚热爱 以坚定毅力砥砺深耕
十年磨一剑。李文晓精湛的医术,源自他从医20年来的不断积累。2004年,李文晓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同年以笔试面试全威海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威海市立医院,从事肝胆外科诊疗工作。从最初在手术中当助手,慢慢开始主刀阑尾炎、疝气等简单手术,再后来不断挑战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医术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要积累手术经验,还要不断地学习。”李文晓说。
“现在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如果不看书就会落后。”年轻时,李文晓就坚持白天看病做手术,晚上带着疑问看书,结合临床查阅医学资料,家里光肝胆专业的医学书籍就有两大摞,“真正看明白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我学习的乐趣之一。”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更是他工作中的快乐。
一袭白衣之下,是李文晓对医学事业的一腔热血。通过不断学习,李文晓敏锐地看到腹腔镜手术会是未来的主流,他通过自制模拟腹腔镜器械不断练习,多次去国内动物实验中心培训及外出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腹腔镜技术水平,尤其在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胆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李文晓以此为切入点精研手术操作,将这一细小领域的手术做精做细。他率先在科内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将胆囊结石手术、胆总管结石手术合二为一,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细致关心 以高尚医德安抚患者
每天早上7点,李文晓便来到病房查房、交班,这比规定的8点上班时间早了一个小时,他挤出充足的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沟通;8点多,他进入手术室,麻醉团队开始麻醉,8点半正式“刀碰皮”,一天下来完成多台手术,大的手术两三台,小的手术五六台;做完手术后,不管多晚,他都要再去一趟病房,看一看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医嘱,而后才离开医院……从医20年,从年轻医生到资深专家,这是李文晓的日常,也是他的习惯。
“患者住院期间,随时可能出现发烧、腹痛等身体变化,虽然对于医生护士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情况,但是患者肯定有情绪波动。这时候,医生及时说明病情,对于患者来说是极大的慰藉。”李文晓说。
“李主任不仅医术高明,医德也极为高尚,对患者体贴入微,让我倍感温暖。”一位胆结石患者说,手术前一天晚上7点多,自己忐忑不安、紧张焦虑,担心手术不能成功,“李主任推开病房门,面带微笑地和我聊天,我知道他是想缓解我的焦虑,临走还特意嘱咐我,晚上要好好休息,不用担心。”
看到李文晓做手术时的麻利果断和平时对待患者的耐心温和,许多同事有一个疑问:“往往干活麻利的人性子会有些急躁,怎么李主任对患者就像没脾气一样?”李文晓的答案很简单:换位思考。正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患者就医时少些焦虑和忐忑,多些温暖和踏实。(本报记者 宋吉男 通讯员 周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