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版 科普

脑出血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01日

  □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谢宁 □百色市中心血站 方定安

  谈到脑出血,大家应当对其症状有所了解,提供脑血管病患者全方位的护理照顾对于康复至关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对疗效表现的密切关注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样可以助力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接下来,将详细阐述关于脑出血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

  脑出血概念。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病症。脑出血的诱因颇多,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发病率较高,另外,与脑部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导致脑部出血的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和烟雾病等血管异常,这些异常都可能引发脑部出血。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1.高血压。脑部溢血的主要原因和隐患因素是血压过高,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脑部小血管壁发生玻璃样变,导致血管壁变得薄弱、脆弱,以及弹性下降。因此,当血压突发性升高时,患脑出血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首发并发症便是血管病变,因此,相较于血糖正常者,他们脑出血的概率增加了数倍。3.情绪激动。情绪起伏充当脑血管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愤怒与情绪波动诱发心率加快,血压快速升高。4.酗酒。酗酒成为导致脑出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过度饮酒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凝血机制失衡以及脑部血流速度增快,进而诱发脑出血。很多人不酗酒,可是当节日或心情愉悦时,他们会比平时饮酒增多,这可能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或造成永久性伤害。5.吸烟。长期抽烟可能会造成血管硬化,并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在特定环境下,抽烟过度可能导致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部位的病变,从而导致脑出血。6.心脏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功能失调相互影响,共同影响血管和血流状况,从而导致脑部出血。

  脑出血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1.日常护理。在急性病程中,病人需全面卧床休息,特别关注发病后的关键时刻,尽量减少移动。床头倾斜度在15到30度的范围,有助于减轻脑部水肿症状。病房内部应保持宁静,摆脱各种噪音和光线的影响。严格控制亲属探视时间,全方位照顾需耐心周到。针对面神经麻痹患者,建议睡觉时让面部瘫痪一侧朝上,这样可以促进口腔分泌物的顺利排出。2.饮食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24至48小时内应暂停进食。在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并无颅内压升高和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可以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保障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充足摄取。与此同时,注重口腔卫生保健。3.高热的护理。引起高热原因有:感染病症、瘀血消散热、药物副作用以及体温控制失常等现象。通常,我们采用物理手段来调控身体温度,比如利用乙醇或温水实施擦浴。在头部及全身大动脉位置摆放冰块进行降温,记得用一层毛巾间隔,以防直接触碰皮肤,冷敷时长不要太长,合适调整替换布线区域。在实践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以免出现冻伤状况。4.保持床单洁净、整齐,避免出现褶皱。病患在床上休息时,每隔两小时需变换体位,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迅速解决垃圾,接着清洁皮肤并涂抹保护性润滑剂。尿失禁患者需长时间保留尿管,且护理过程需遵循导尿规范。5.肢体护理。在急性阶段,要保持肢体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对受损肢体进行推拿和被动运动,旨在避免肌肉因长时间未使用而萎缩,以及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活动强度,延长锻炼时间,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整体情况为逐步发展的情况。针对失语症患者,要对其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向患者及家属阐述失语症的成因,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言语康复锻炼。

  上述是关于如何护理脑出血的建议,通常来说,脑出血的病人康复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自理,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还要防止褥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