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版 科普

冠心病护理,你忽视了哪些细节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01日

  □桑植县民族中医院 庄佳佳

  冠心病,即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指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致使血管管腔内狭窄、阻塞,造成心脏供氧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类疾病。冠心病属于社会病,发病原因大多是和个人行为有关,比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为典型,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冠心病可分为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冠心病。若发现及时冠心病患者常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但治疗后的护理也一样重要,对病人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饮食护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冠心病饮食应遵循“五低二高”的原则。五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蛋白;低盐。二高:高纤维素及高维生素。2.同时,饮食方面坚持口味清淡、营养搭配、易消化、少食多餐原则,多吃新鲜应季果蔬,如菠菜、芹菜、生菜等,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适度多吃豆类食物,如黄豆、豆腐,降低身体甘油三酯、胆固醇吸收。3.每天喝1-2杯牛奶,合理补充优质蛋白、钙镁等微量元素,以预防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确保自身心肌健康发展同时也可有效抑制冠心病病情持续发展。4.多喝水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自身血液黏稠度,所以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要有意识的多喝水。也可适度喝些茶水,因为茶叶中的抗凝血成分,可以加快纤维蛋白溶解,尤其茶多酚能够切实改善微血管壁渗透,增进心肌功能,达到扩张其冠状动脉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时间、频繁饮茶,每周喝2—3次即可,每次150毫升以内。5.避免进食冷饮,夏天高温状态下,人体血管往往处在扩张状态,此时患者食用冷饮,便会致使自身肠道受刺激,引发腹泻,严重时便会造成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继而出现心绞痛、心梗等情况。

  运动护理:冠心病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锻炼。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心肌抗缺氧的耐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针对恐惧、抑郁、焦虑、悲观、失望和过度依赖等消极心理特点,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规范用药:患者家属要和患者一起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把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平躺,等待救治。家人应该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避免增加或减少剂量,停止用药或加大剂量以及漏服等,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生活护理:1.睡眠护理: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在睡眠护理中要注意使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进食、喝咖啡以及浓茶,尽量保持空腹。2.便秘的预防护理:中老年人容易便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排便用力时的深吸气后憋气,会引起心率异常,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注意患者便秘的护理十分重要。3.戒烟限酒护理:远离烟酒,尽早戒烟戒酒是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的有力依据,因为烟草酒精中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会使发病风险大幅升高。

  针对性调整护理:时间因素对人体病理状态的负面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生缺血性事件的概率较大;稳定心绞痛多在白天发作,而变异型心绞痛多在夜间发作。所以,了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季节和昼夜规律,通过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提前进行药物预防等,避免或减少疾病发作对机体的伤害。

  总之,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要了解日常生活的各种注意事项,而且时刻保持警惕。此外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导致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变慢,导致疾病发作。日常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有过大压力,也不要总担心疾病是否会发作以及药物是否有效果,乐观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才可以帮助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