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王玉英
42岁的李先生是一位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生活节奏不规律。近日,他在家中突然感到头痛剧烈,伴随呕吐,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家属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急诊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神经外科团队紧急手术,李先生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脑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一旦出现脑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并及时就医治疗。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近期科室还有两例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脑出血病例。35岁的张女士是一名健身教练,平时热爱运动,但在一次高强度训练中,突感头痛剧烈,左侧肢体无力,紧急送医后,急诊CT提示“右基底节出血”。33岁的王先生是一名设计师,经常面对电脑工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颈椎劳损严重。某天清晨,他在洗澡时突然晕倒,送医后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出血”。脑出血患者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医护团队为三位患者制定了术后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及康复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在病情逐渐稳定后,出院后康复期间的护理就格外重要了起来。
那么如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日后的家庭护理呢?
脑出血的家庭护理要点。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体温,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血压管理是预防再次脑出血的关键,建议家中常备血压计,每日进行血压监测,并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生活方式调整。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和过咸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和瘦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早期康复阶段可以选择轻松的活动,如床上活动、被动运动等;随着病情稳定,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轻度的伸展运动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血压波动过大。建议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和情绪低落。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社交联系。
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是促进功能恢复的关键。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肢体康复训练计划。早期康复阶段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帮助患者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握力训练、步行训练等。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如果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可以在语言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通过发音练习、语言交流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预防并发症。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及时清理患者的皮肤,尤其是褥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褥干燥平整,使用防褥疮垫。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受压过久。加强营养,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抵抗力。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对于高危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定期复诊与随访。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随访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属应帮助患者记录血压、体温、药物使用情况和身体状况,并在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家庭护理涉及生活方式、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家属应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康复。科学护理可实现患者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细心和耐心是家庭护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