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版 科普

妊娠高血压的产后护理重点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8月01日

  □新宁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 何艳平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妊娠病,对于母婴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在分娩之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的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在分娩之后也需要注重产后护理。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分娩之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护理。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指的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了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妊娠并发症,在怀孕的20周多见,疾病出现之后病人会出现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若是持续的处于血压过高的状态下就会导致患病孕妇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症状,还会进一步的损伤肝脏以及肾脏的功能,危及心血管系统,导致全身各个脏腑器官以及系统产生损伤,在生产之后产妇还会出现产后视网膜剥离、出血、肾衰竭、子痫等各种并发症,严重会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妊娠高血压的产后护理。监测血压、体重变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生产之后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在产后48小时内,密切关注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留意在产后是否出现了头痛不适、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如有存在显著的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根据病情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病人,在生产之后至少还需要持续监测血压1年。此外,还需要关注自身的体重变化情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一旦出现了血压显著的升高,并且体重大幅度增加,甚至产生了全身浮肿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睡眠护理。生产之后需要家属给予产妇24小时的陪护,保证在此期间拥有充足的睡眠,一般睡眠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并采用左侧卧位,这样更有助于降低上腔腹主动脉,以及下腔腹主静脉间受到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下腔心血管的回流量,有效改善脏腑器官中的正常血液供应。若是病人存在焦虑、精神紧张症、睡眠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给予病人使用镇静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助于消除这些负面情绪,从而稳定血压的指标。若发现病人出现了下肢水肿的情况,则需要增加其卧床休息的时间,将产妇的脚部抬高,并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刺激,这样更有助于产妇在生产过后能够拥有良好的睡眠空间,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为了尽快解除病人在生产之后产生的焦虑、压力,避免产生产后抑郁的症状,因此需要家人能够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以及呵护,在分娩之后能够给予产妇更多的陪伴,更有助于稳定生产之后的情绪,使其能够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中,提高产妇产后护理的依从性。同时要陪伴产妇学习一些产后的育儿知识,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避免情绪的较大波动,导致血压指标的升高,诱发不良产后并发症。饮食护理。妊娠高血压的产妇在产后饮食存在一些禁忌,在分娩之后需要尽量降低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避免过多地摄入含盐量较多的食物,每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并且注重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镁、钙、硒、锌等,保证少食多餐的原则,切忌暴饮暴食。注意多补充水分,吃一些具有润肠功效的食物,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从而有效预防产后血压升高的情况发生。遵医嘱给药。重症病人产后应遵医嘱使用硫酸镁1到2天,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防止硫酸镁中毒。大量使用硫酸镁的孕妇产后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恶露较常人多,应密切观察子宫复旧情况,严防产后出血。若是医生为病人开具了控制血压的药物,告知产妇需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能出现擅自更改药物的服用剂量、服用方式等情况,可以使用手机设定闹钟,提醒每天用药,也可以使用药物分装盒,避免产生药物错服、漏服的情况。家属在生活中也需要发挥督促的作用,保证产妇能够正确用药。

  总而言之,妊娠高血压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大家能够予以重视,在分娩之后能够注重进行科学的自我护理,从而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