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史进莉
严重的过敏反应是临床当中各年龄阶段的病人均可发生的症状,若是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临床当中针对过敏性休克的病人会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呢?接下来就让本篇文章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指的是病人在应用了一些药物之后,由于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而产生的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除了导致病人产生休克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肺水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有哪些?立刻去除过敏原。护理人员会立即停止病人正在使用的药物,或者移开可疑的过敏源。若是由于静脉输注药物而出现的过敏反应,护理人员会立即将管道以及输液器更换掉,并给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快速滴入。防止窒息。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松开衣扣、裤带等,注意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发生气道阻塞,及时清除口、鼻咽、气管内的分泌物,以免窒息。发生喉头水肿时,可能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心跳呼吸骤停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改变体位。当症状发生之后,需要将病人的头部以及躯干抬高10°到15°,并将下肢抬高20°到30°,使其形成中凹卧位,更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保证脑部组织的血液供应。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会严密监测病人呼吸、神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临床生命体征。立即吸氧。当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发生之后,护理人员会立即为病人进行吸氧,并将流量设置在4L/m in到6L/m in,这样能够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一是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病人首选的药物,最佳的使用方式是在大腿中外侧肌肉部位进行注射。成人最大的药物剂量为单次0.5m g,这一药物可以重复使用,但是两次用药之间需要至少间隔五分钟,直到病人的临床症状恢复稳定为止。需要注意的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吸收的效果相对较慢,一般在6到15m in之后能够起效,因此并不建议选择这一注射方式。对于极危重症的病人,可以选择静脉注射给药。但是在用药的过程当中需要严密地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电图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一步避免病人出现心室颤动、高血压危象的情况。二是建立静脉通道。当过敏性休克发生之后,护理人员会立即为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给予10到20m g地塞米松、300到500mg的氢化可的松或者120到240m g的甲泼尼龙等药物与浓度为5%到10%的500m l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之后给予病人静脉滴注。三是补充血容量。在过敏性休克发生之后,临床医生会选择为病人输入500到1000m l的平衡盐液进行血容量的扩充,之后根据病人的实际状况酌情进行补液。但是在输液的过程当中需要病人家属不能随意调节输液的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而导致病人出现肺水肿的情况。四是应用升压药。经过上述步骤处理之后,若是病人的血压指标仍然较低,则需要给予升压的药物,一般会使用20到40m g的多巴胺进行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或者使用1到2m g的去甲肾上腺素与250m l生理盐水混合后给予病人静脉滴注。五是加用抗组胺药物。例如使用25到50m g的异丙嗪进行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或者给予病人20到40m g的苯海拉明进行肌肉注射,也可以给予病人口服300mg的西咪替丁。六是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若是病人存在明显的支气管痉挛症状,护理人员会遵医嘱给予病人浓度为0.5%的沙丁胺醇溶液,剂量大约为0.5m l,从而有效地缓解喘息的症状。
总而言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症状,若是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大家能够产生一定的重视,一旦出现这一症状之后,需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家属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密切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病人的抢救工作,而若是在院外发生这一情况,则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