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检验科 韦宣彤
抗生素又称抗菌药,主要是抑菌或者杀菌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菌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等副作用,还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增加,多类病原菌多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致患者死亡等严重的后果。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种类较多,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作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病原体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传统的微生物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病理组织等样本,进行涂片染色、培养、菌种鉴定等操作,确定致病菌,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至关重要,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比如大肠埃希菌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强于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比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药效好,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要正确、足量、规律、全程地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等。同为一种病原菌感染,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一样,所以需要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是评估病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重要方法,确定其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医生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提供直接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包括PCR、荧光标记、基因芯片检测,微生物检测突破传统无法检测到的极限,更快更准确地检测一些生长速度缓慢、难通过普通培养的方法检测的病原菌,缩短临床上对患者的诊疗时间。除此之外微生物还有免疫学方面的检测方法。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一是要明确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二是要掌握患者既往有无过敏史,以免用药后产生严重后果。三是要尽早使用、剂量和疗程足够,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四是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输液。五是在敏感菌发生耐药转变等情况时,需要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物检验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同时优化抗生素的选择。在没有明确是否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的情况下,大规模覆盖性地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打破原先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耐药菌产生或增长等不良后果。通过微生物检验明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能够指导医生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帮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指导抗生素的调整和更换。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患者很可能出现新的病原菌感染或是敏感菌转变耐药菌的情况,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更合适的抗菌药物。监测耐药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发生。通过微生物病原菌及药敏检测,可以监测各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及时了解医院感染趋势,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隔离管理、更好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避免院内感染的爆发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物检验是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用药指导,帮助制定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对于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