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版 科普

中医巧手妙法治打嗝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5日

  □东阿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秦秀荣

  打嗝,医学称之为呃逆,是因气逆动膈,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的病症。该病轻重差别十分明显,轻者属偶然发作,多可短时间内不治自愈,重者有持续数日、数月、甚至数年的,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本文将会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呃逆的相关知识及简单治疗。

  呃逆的病因病机。呃逆的病位在膈,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变的关键脏腑为胃,并与肺、肝、肾有关。如肺气虚或郁,失于肃降;胃气失于和降,或胃肠腑气不通,浊气上逆;肝气郁结,怒则气上;肾不纳气,虚则厥逆等均可动膈,导致“打嗝”。其中,以胃气上逆动膈最为常见,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舒和突然吸入冷空气而引发。另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脊髓炎、脑肿瘤等)及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也可引发。

  呃逆的临床表现。呃逆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自感咽喉部出现不适感,伴发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且肋间肌与膈肌出现痉挛性收缩,无法自控。其他伴随症状根据其病因的差别而不同。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常伴有胃脘不适、腹胀、腹痛等;肝气郁结引起者,则伴有胸膈痞闷、情绪不安等;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者,则伴有偏瘫、肢体麻木等。

  呃逆的中医治疗。呃逆的中医治疗是多方面的,一些简单的行为可终止呃逆。如:1.惊吓治疗:在患者背后突然敲打,致其受到惊吓,呃逆会因“恐则气下”戛然而止。再者用力伸舌,将勺柄或筷子插入口内,刺激悬雍垂或咽部,使其咽部出现作呕动作,然后让其闭口,咽一下口水,呃逆也会停止,或嚼服辛辣刺激食物如生姜片、大蒜等,嚼碎后慢慢咽下,约经1-3分钟呃逆即可停止。2.穴位点按法:患者仰卧,嘱其全身放松,医者用拇指重按患者两眉头处的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力度以患者感觉胀痛难忍为度,同时让患者配合做深呼吸,由轻到重,持续按压3-5分钟即可止呃;还可用两拇指按压两耳垂后面的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向内前方用力,使其产生强烈的酸胀感,持续按压片刻,呃逆即可被制止。3.穴位贴敷: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可引火下行,适用于各种呃逆,对肝、肾气逆引起的呃逆尤为适宜。4.耳穴压豆:取膈、胃、神门等相对应病变脏腑,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自行按压3-5次,力度以自己能耐受即可,该方法辩证后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呃逆,疗效颇佳。5.针灸治疗:以任脉腧穴为主,取穴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畏寒积滞、胃火上逆、胃阴不足者加胃俞和胃止呃;脾胃阳虚者加脾俞、胃俞温补脾胃;肝郁气滞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针灸治疗是临床治疗呃逆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呃的目的,疗效显著。此外,针灸还有助于调整患者整体的体内环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6.拔罐治疗:取背部的膈俞穴为主,辅以肝俞、脾俞、胃俞等特定部位进行拔罐,刺激局部皮肤,达到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进而缓解呃逆的症状。 7.民间验方:取柿蒂10枚,煎水成200m l,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8.中药内服:对顽固性呃逆,可用丁香6g、柿蒂10g、竹茹10g、芦根10g,水煎内服每日2次,一般服用3-5剂可控制。

  呃逆的日常护理及预防。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食用过冷或过热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2.吃饭时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不大声喧哗,不看手机,不读书看报。3.注意胃部保暖,调理好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增强体质。4.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用药,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总之,呃逆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身体和生活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