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版 科普

揭开重症鹦鹉热的神秘面纱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5日

  □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庞广保

  一周前,王先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受伤的鹦鹉,便将其带回家救治,无奈鹦鹉伤势过重,没有救过来。几天后,王先生突感身体不适,并伴随着高热、剧烈头痛和全身乏力,甚至感到呼吸困难。紧急送医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最终确诊为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这起病例引起王先生所在社区的广泛关注:重症鹦鹉热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威胁我们的健康的?

  重症鹦鹉热是什么?重症鹦鹉热,也称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这种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鸟类,但也能传播给人类,因此也被称为“鸟疫”“饲鸟病”。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这一特性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该衣原体具有独特的二相发育周期,包括原体和网状体两种形态。原体是感染形式,无代谢活性,而网状体是有繁殖能力的形态。鹦鹉热衣原体至少有9个基因型,并且根据其外膜蛋白的不同可分成15种亚型,人类对C型更易感,而其他基因型如A型导致重症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在传播途径上,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也可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重症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全身乏力、肌痛、咳嗽和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能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外,肺外多器官受累也较为常见,包括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并发症可能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甚至死亡。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如果您或身边的亲友有与鸟类或家禽接触史,并在接触后1~3周内突然无缘由出现高热、头痛、肌痛、咳嗽等症状则需要怀疑是否感染重症鹦鹉热,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测。重症鹦鹉热的检测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测、PCR检测等,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有增减,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血清学检测通过补体结合试验或微量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和培养鹦鹉热衣原体,PCR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DNA阳性。胸部X线或CT可见支气管炎型的肺浸润灶,可能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粟粒样实变灶。由于鹦鹉热衣原体与其他某些疾病症状相似,为了避免误诊,通常医院会进行鉴别诊断。当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及呼吸道症状时,需与细菌性肺炎进行区分。由于神经系统症状是鹦鹉热常见的肺外表现,因此,当剧烈头痛时,需注意与脑膜炎等疾病鉴别。由于严重的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重症病例需与其他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疾病鉴别,如重症肺炎、SARS、COV ID-19等。

  鹦鹉热衣原体的治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选择主要基于病原体的特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于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治疗,以防止病情进展和潜在的并发症。根据鹦鹉热衣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应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四环素类抗生素是治疗鹦鹉热的首选药物,如多西环素或四环素,疗程通常为10-21天。对于不能耐受四环素类药物的患者,可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或红霉素作为替代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替代选择,尽管其疗效可能低于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给予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氧疗或呼吸支持,同时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要注意的是,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鸟类和其他可能的传染源。治疗应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且评估结果显示已完全恢复。孕妇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考虑使用阿奇霉素等替代药物。

  重症鹦鹉热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提高自身对重症鹦鹉热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