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版 科普

医疗纠纷调解的有效途径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5日

  □河池市中医医院 庞杏才

  在现代医疗服务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的同时,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不仅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困扰,更对社会和谐构成了挑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应采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构建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构。1.政府主导设立专业调解组织:政府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旨在将医疗纠纷解决引向标准化和程序化,为涉及医疗纠纷的各方提供一个权威且统一的解决平台。调解委员会由来自医疗、法律、心理等多领域的专家组成,能够为纠纷双方提供专业、公正的调解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信任度。2.医疗机构内设调解部门:鼓励各医疗机构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调解部门,由懂法律的医务人员和法律人员共同参与,保证调解工作既具备医学专业性,又符合法律规范,有效地提高调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种内设机构的形式也有助于快速响应纠纷,减少矛盾升级,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直接的纠纷解决途径。

  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法规和政策。1.明确调解法律框架:为确保医疗纠纷调解的法律地位和程序的正当性,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应详细规定调解的流程、方法、责任界定以及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旨在保障调解流程合法、有序,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2.制定细化的操作指南:制定一套详尽的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操作指南,可以为调解人员提供清晰的标准化操作模板。指南应包括纠纷接收、调查、证据收集、调解会议组织等各个环节,能够帮助调解人员规范操作,减少因程序不当造成的纠纷,同时也能提高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

  提升医疗纠纷调解人员的专业能力。1.加强调解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疗纠纷调解人员的培训是提升他们专业能力的关键。培训应该覆盖医学知识、法律规定、心理辅导技巧等多个方面。2.引入心理学专家: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适时引入心理学专家非常必要。专家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情绪调节,帮助纠纷双方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理性沟通。心理学专家的参与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还能提高调解的和谐性和双方对调解结果的满意度。

  注重医疗纠纷的预防与早期干预。1.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确保医疗操作规范化,从源头上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2.实施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设立医疗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纠纷发生的几率,达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的目的。

  优化调解流程,确保调解效率和公正性。1.简化调解程序:根据医疗纠纷的类型和特点,设计简化且高效的调解程序,使调解流程更加快捷、便利,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程序繁琐造成的进一步矛盾。2.保证调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调解过程必须确保透明公开,以赢得双方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保障医患双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实现调解透明度和公正性的关键。双方都应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并对调解过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调解结果公正且能被双方接受。

  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1.推广在线调解服务:在线平台可以打破地理和时间限制,方便双方随时进行沟通和协商,提高调解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此外,通过在线记录调解过程,还可以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和效率。2.结合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力量: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参与不仅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还可以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提高调解的效果。鼓励这些组织参与调解工作,可以为纠纷双方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认知和接受度。

  医疗纠纷调解不仅需要法律与医学的双重保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深入合作。在尊重和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医疗服务和社会和谐的双赢。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持续的关注和不断的努力,以期达到最优解决方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