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声音

宝爸献血宝妈用“有私”奉献未尝不是一种新探索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5日

  7月5日,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广州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近3000人次参加“宝爸献血”计划,献血量近60万毫升。此项计划是该市推广的“宝爸”献血、“宝妈”优先用血的模式,在鼓励无偿献血、缓解广州各医院产科的用血压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当公益行为所带来的益处与自身或者家人利益产生强关联时,往往能助推更多人参与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私”奉献也是奉献,不啻为解决各地“血荒”的一种创新探索。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献血量已经实现20多年持续增长,无偿献血总量、献血人次数、血液安全水平等位居全球前列。2023年,全国无偿献血量1699万人次、献血量2892万单位,无偿献血人次和总量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分别增长5.9%和4.8%,千人口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2023年的12.2。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的“血荒”尴尬。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末,就有天津、江苏、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血液中心发布库存告急的消息,一些血型储备量已经跌破警戒线,部分地区“血液紧平衡”状态被打破。

  献血数据攀升,用血为何依然困难?相信很多人对此会有相同的疑惑。这其中影响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应该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我国献血数据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医疗用血量也在不断突破历史。我国人口众多,用血需求本身就十分庞大,再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就诊人次和医疗支出都在增长,势必导致临床用血量的上涨。

  其次,我国献血主力高度集中在高校学生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献血人群的结构单一和固定献血者比例低下正制约着献血工作的稳步运行。

  最后是奖励机制缺乏吸引力,尽管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但一味追求无私奉献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有的地方虽然看似制定了奖励机制,但想要达到奖励标准的条件显得有些遥不可及,极大挫伤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因此,制定多元化并且可行性高,门槛适度的奖励机制,同时打破异地献血中的各种藩篱,让献血更加透明,用血更加畅通,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

  广州血液中心的“宝爸献血”计划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吸引社会的广泛参与,正在于他们遵循了献血群众的核心需求:其孕产妇或新生儿若需输血,可优先提供血液治疗。这就让公益献血带来的回馈得到及时兑现,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同时切实解决了“亲人受益难”等问题。将对亲人的关切和爱的“私”,巧妙引导最终汇聚成为社会奉献的“公”,在笔者看来不仅不违背公益献血初衷,反而更有利于更多人投身其中。

  所以,尽管我国献血事业在不断发展,但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高水平血液安全供应保障需求相比,血液安全供应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优化献血服务流程,提升献血服务体验,及时回应献血者和社会关切,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仍将是接下来要重点努力的方向。(本报记者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