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版 科普

手术室内全程照护:从术前到术后的细致关怀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1日

  □武汉市肺科医院 袁剑霞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内的全程照护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术前准备到术中监护,再到术后护理,全面的照护体系有利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本文将介绍手术室内从术前到术后的细致关怀,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快速康复。

  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的关键一步。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例如血液指标、心肺功能等。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或M RI,可以提供手术部位的详细信息。医生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其信心。2.无菌环境准备:无菌环境的准备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基础。手术室在术前需要进行彻底消毒,所有手术器械和设备必须严格无菌处理。手术人员必须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消毒并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等。无菌环境的维护不仅仅是对设备的消毒,还包括对手术区域空气质量的控制,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因环境因素导致感染风险增加。3.手术计划和团队协调:手术的成功离不开详细的计划和团队的紧密配合。术前,手术团队需要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步骤和可能的突发情况处理预案。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需要明确,通过术前会议,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手术流程。团队协调包括麻醉师、手术护士、辅助医师等各个岗位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术中监护。1.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麻醉师和手术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立即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做出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手术进展跟踪: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手术的每一步进展,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手术护士则需随时提供手术器械和材料,并在需要时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操作。团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准无误,避免任何操作失误或疏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3.应急预案实施: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大出血或器官损伤等。手术团队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局面,保障患者安全。这要求手术团队在术前就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在实际操作中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术后护理。1.苏醒监护: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由麻醉师和护士监护其苏醒过程。苏醒监护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和意识状态,确保其安全苏醒。医护人员需随时准备应对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平稳过渡。2.疼痛管理:术后疼痛管理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使用镇痛药物或其他镇痛手段。科学的疼痛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促进患者的早期活动和整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3.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是手术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并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医生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良好的感染预防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4.术后康复指导:术后康复指导包括营养管理、运动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例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通过适当的运动康复,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术后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全面的术后康复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总之,手术室内的全程照护,从术前准备到术中监护,再到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医护人员的细致关注和精心照护,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还能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