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版 科普

前期症状早发现,暴发性心肌炎不难治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1日

  □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庞广保

  在众多心脏疾病中,暴发性心肌炎以其发病迅猛、病情严重而著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无迹可循或无法治疗。事实上,许多患者在暴发性心肌炎发病前都有一系列前期症状,这些症状如果被及时识别并得到妥善处理,可以极大地改善预后。本文将带您了解暴发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治疗方法以及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康复。

  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前期症状。暴发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最开始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日,由于症状不典型,较难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又或是被误诊为普通流感或是胃肠炎。2.心肌受损表现:在前驱症状后数日,患者逐渐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晕、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心肌受损的症状。3.心肺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心肺功能障碍的表现。4.皮肤表现:患者往往会出现皮肤湿冷、苍白、发绀(口唇、面部、指端等部位青紫)、瘀点瘀斑等。5.其他系统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焦虑不安、大汗、意识障碍(意识不清、昏迷等)、少尿或无尿等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6.心脏相关体征:听诊时心音可能明显低顿,可闻及第3心音奔马律,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类似,很容易被忽视,但一旦症状加重,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可以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避免可能的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如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检测等。心电图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可以发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异常。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观察心室壁运动和心脏的泵血能力。此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这些标志物的升高通常提示心肌损伤;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钠尿肽原等心脏激素水平的升高与心功能不全有关。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以反映体内炎症状态;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液、咽拭子或粪便中的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心脏结构的详细图像,有助于评估心肌炎症和纤维化;在某些情况下,心内膜心肌活检可以提供确诊的依据,尤其是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时。综合这些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对暴发性心肌炎做出准确诊断,并及时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原则是“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生命支持治疗等。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等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其次,免疫调节治疗可以通过使用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调节,以减轻炎症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辅助装置。由于暴发性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因此,在确诊暴发性心肌炎后需要立即确定治疗方案。由于每个人的病情及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并发症等个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急性期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逐渐开始康复训练,包括体力活动和心脏康复计划。患者出院后应定期随访,并监测心脏功能和可能的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这有助于心肌修复和身体恢复此外,由于疾病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家属应当多陪伴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暴发性心肌炎的重中之重。治疗需要迅速、综合和个体化的方法。康复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并进行定期的随访检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恢复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