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中心卫生院 贾长凤
尿蛋白检测是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项检查手段,可为医护人员提供许多有关人体健康检查方面的信息,对于临床疾病检测意义重大。然而,许多人却很少了解有关于尿蛋白检测方面的知识,故而大多数时候都看不懂检查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尿蛋白检测的世界,了解其中的奥秘吧!
尿蛋白是什么?尿蛋白是尿液里出现了蛋白质,正常人尿里面没有蛋白质,一旦出现了尿蛋白,说明尿液异常。尿蛋白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肾炎、肾病等,这个时候要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排查继发性肾病的可能,这是肾源性蛋白尿的常见病因。若是在运动、精神紧张后出现的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蛋白尿、一过性的蛋白尿,休息、放松后蛋白尿可以消失。直立性蛋白尿主要见于青少年,多见于胡桃夹综合征的青少年。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尿蛋白,比如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引起骨髓瘤肾病,表现为溢出性的蛋白尿。因此,当出现尿蛋白时,一定要积极查找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尿蛋白检测有哪些方法?1.尿常规。尿常规除了检测尿性状、颜色、有形成分、细胞成分外,还可以检测尿中有没有蛋白。正常人尿中只有极少量蛋白,用普通方法检测不出,所以做尿常规时,通常用的是半定量方法。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50m g以下检测不出来,所以如果检测到尿中有蛋白,说明病人尿蛋白的量较多。2.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内蛋白定量主要收集病人24小时尿量,然后观察24小时尿中到底有多少蛋白,这样可以排除其他的任何时间点测量蛋白时导致的偏颇,是反映尿蛋白比较准确的指标。3.尿蛋白分类。有些尿蛋白分类被称之尿蛋白系列,主要观察尿中的蛋白是大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还是小分子蛋白,以此来判断是肾小球性蛋白尿还是肾小管性蛋白尿。4.尿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就是在通电的情况下观察尿蛋白移动的速度,然后区分大分子量、中分子量和小分子量蛋白都有多少。肾小球性疾病和肾小管性疾病这两种疾病的鉴别就得依赖于尿蛋白电泳。肾小球性疾病损伤的是肾小球的滤过膜,因此所丢失的蛋白分子量都比较大。而肾小管性疾病影响到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因此所丢失的蛋白分子量都比较小。如果行尿蛋白电泳发现大分子量蛋白比较多,那么考虑就是肾小球性的疾病;如果是小分子量的蛋白比较多,那么考虑就是肾小管性的疾病。从这一点上来区分肾小球性疾病和肾小管性疾病相对来说比较可靠。5.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量,白蛋白是一个肾小球损伤的标记物,因为白蛋白主要从肾小球滤出,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肾小球的功能和对蛋白的滤过情况。尿微量白蛋白还往往与尿蛋白一起检查,尿蛋白是查总量,尿微量白蛋白只是尿蛋白其中的一种。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的指标,所以如果尿中的蛋白是以白蛋白漏出为主的,那可以考虑肾小球疾病。
尿蛋白检测需要注意什么?1.维持正常生活方式。在正常的日常生活方式下收集患者尿量,即当天喝水、饮食的状况,要与平时保持基本的一致,若患者暴饮暴食,或生活方式与平时不一样,此时做出的检查结果,可能并不能体现出平时的状态。2.严格收集。应严格做到每次的尿量都要收集起来,若患者因为学习、工作或生活各方面的原因,少收集几次,对最终结果的解读,也会造成干扰,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3.避免污染。遵守一定的程序,要用专门的容器收集尿液,避免尿液受各种各样的污染。4.检查之前要避免剧烈运动,不能大量食用蛋白质的食物,也不能熬夜,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以防影响检查结果。5.尿蛋白定性检查时,要留取早晨第一次尿液,尿蛋白定量检查时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取标本时尿液要混合均匀。在天气炎热的夏天,留标本之前,事先在塑料桶中加入少量防腐剂。6.在进行尿蛋白检测时,需要注意留取中段尿,避免将尿道口的细菌、分泌物等物质带入尿液中,以免检查结果出现误差。7.留取尿液标本时,需注意保持尿液新鲜,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上述尿蛋白检测的这些知识,你了解了吗?赶紧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