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石海姿
肾脏,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不仅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还参与了调节血压、生成红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当肾脏的肾小球部分受到损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肾小球肾炎。本文旨在科普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症状、病因、分类以及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种由于肾小球受损而引起的肾脏疾病。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免疫、代谢等因素。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隐匿性肾炎等。
肾小球肾炎的症状。1.水肿: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出现水肿现象,表现为眼睑、颜面、下肢、会阴部和生殖器水肿。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有轻度凹陷性水肿,重者则可能出现全身水肿。2.蛋白尿: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排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尿液中微量蛋白质,重者则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3.血尿:肾小球肾炎患者常有血尿现象,表现为尿液中带有红细胞。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两种,肉眼血尿即尿液呈红色或茶色,镜下血尿则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红细胞。4.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症状。高血压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高血压不仅会加重肾脏损害,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5.肾功能异常:肾小球肾炎患者起病早期可因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 l/d)。肾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也会在利尿后慢慢的恢复。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需要与急进性肾炎相鉴别。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1.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明显的水肿和高血压。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伴随着肾功能的短暂下降。这种综合征常见于急性感染后,特别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它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急性免疫反应。2.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常见于青壮年男性,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病程长,进展缓慢,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且严重的肾小球肾炎类型。患者在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的基础上,短期内会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的情况,同时肾功能也会急剧下降。这种综合征的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肾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4.隐匿性肾炎:隐匿性肾炎其特点在于缺乏明显的泌尿系统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患者通常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筛查时偶然发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但并不伴有水肿、高血压等其他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由于隐匿性肾炎的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一般治疗:在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直至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同时,要控制饮食,保证低盐饮食,限制蛋白质和水分的摄入。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降压药物、抗感染药物等。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盐分,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降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抗感染药物则可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3.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免疫抑制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损害。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症状多样且复杂,包括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其分类多样,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理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透析治疗等。通过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