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人民医院 颜波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几乎一半以上的足月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会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的情况。大多数黄疸是生理性的,能在几天内自行消退,但有些情况下,黄疸可能是病理性的,要及时干预和治疗。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新手父母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他们识别正常和异常的黄疸现象,还能为宝宝提供及时的护理治疗,从而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常见原因及各种治疗方法,帮助家长科学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刚出生的婴儿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皮肤、眼白变黄的现象。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时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通常由肝脏处理,通过胆道系统排出体外。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引起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到第三天出现,通常在一到两周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如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破坏增加、肝脏疾病或胆道阻塞等,需及时诊断治疗。家长可通过观察宝宝皮肤和眼白的颜色变化,在自然光下,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黄疸。一旦发现宝宝黄疸程度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新生儿,确保健康成长。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加与肝脏处理能力不足所致。出生后,婴儿的红细胞数量较多,红细胞在寿命结束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完全发育,处理胆红素的效率较低,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第二到第三天出现,约在一到两周内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包括母婴血型不合,如ABO、Rh血型不合,导致婴儿红细胞被破坏,加速胆红素的生成;红细胞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导致红细胞易破裂;肝脏疾病,如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感染,如败血症或其他细菌感染,增加红细胞破坏或干扰胆红素的代谢;及早产,早产儿肝脏功能更为不成熟,更易出现黄疸。了解常见原因,有助于家长及早识别和应对新生儿黄疸,确保宝宝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取决于黄疸的严重程度与具体原因。对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通过增加喂养频次,帮助宝宝排泄胆红素即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增加哺乳次数,确保宝宝摄入足够液体,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轻度到中度的黄疸,光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光疗利用蓝光照射宝宝的皮肤,将不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的,便于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光疗安全有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保持适宜的体温。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例如宝宝黄疸的原因是红细胞破坏过多,医生会使用药物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或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不过药物治疗需严格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对严重的病理性黄疸,胆红素水平极高或出现核黄疸风险时,换血疗法是必要的。这个过程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风险较高,对挽救重症黄疸宝宝的生命非常有效。中医治疗也是家庭的选择,常用中药如茵陈、黄芩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法,早期发现与干预是关键。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黄疸症状,如皮肤、眼白的颜色变化,定期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确保宝宝健康成长。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可得到有效控制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