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版 科普

静脉输液走空会进空气吗?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1日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蒙兰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等输送到患者的静脉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有些患者或家属可能会遇到输液走空的情况,这时他们可能会担心输液走空会不会进空气,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认为会发生空气栓塞,对生命产生影响。那么,静脉输液走空会进空气吗?今天本篇文章就来为大家揭秘!

  什么是空气栓塞?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气栓塞,因为很多人认为输液时进入空气会危害生命安全。其实,空气栓塞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它发生在气体泡沫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血管的情况。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呼吸停止、眩晕、惊厥、震颤、身体无法协调、身体部分机能无法控制、身体麻木或麻痹、非常疲劳、四肢虚弱、身体部分区域感觉异常、视觉异常或听力异常、性格改变、认知障碍、恶心或呕吐、血痰等情况。空气栓塞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存在一条路径,使气体能够进入血管系统;其次,需要存在一个压力差异,这个压力差异是指推动气体进入血液循环的压力梯度,而非造成血管损伤的压力梯度。在医疗操作中,可发生多种情况。如当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并到达肺部时,它可以阻塞肺动脉,导致严重的休克,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或)神经系统症状;空气栓塞在妇产科领域中可能会在分娩时或产后(包括流产)产生,空气可以通过子宫或女性生殖器伤口进入血管中,从而导致空气栓塞;在手术或医疗处理中,可能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血液循环中。然而,当大量的空气进入血管时,尤其是超过100m L且注射速率超过100m L/s时,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静脉输液走空会进空气吗?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管空了并不意味着空气会直接进入血管,这是因为人体静脉系统本身就有一定的压力,这种自然压力有助于抵御外来的空气入侵,从而保护血液循环不受到气体的干扰。在常规的静脉输液治疗中,患者通常会保持坐姿或卧姿,这样的体位有助于保持静脉的充盈状态,确保静脉内始终维持一定的压力。这样一来,即便输液袋中的液体完全滴尽,由于输液袋内的压力已经低于静脉内的压力,空气被推入血管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血液是否有反流至输液瓶中的情况,而不是输液瓶内的空气进入血管。然而,尽管空气进入血管的风险较低,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仍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液体迅速流入血管,这样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血管内的压力,有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静脉栓塞等。此外,输液速度过快还可能对心脏造成过重的负担,尤其是在心脏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心衰等严重的心脏问题。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确保输液过程安全、有效。总的来说,静脉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测输液过程,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导致的问题。

  在输液过程中如何避免输液走空呢?患者或家属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液瓶中的液体量,一旦发现液体即将输完,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紧张、焦虑等原因导致心跳加快,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切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

  总之,静脉输液走空并不会直接导致空气进入血管,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确保输液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