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版 科普

一起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

人口健康报 | 2024年07月11日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 田娟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骨质疏松症。这种病症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为何老年人容易患上这种病?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骨质疏松症,骨骼的“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简单来说,就是骨头变得“脆”了。这种病症往往悄然而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骨骼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骨折。

  为何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骨骼新陈代谢减缓。老年人的骨骼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减缓,这意味着骨骼的再生和修复能力降低。年轻时,骨骼的生成与破坏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进入老年后,这种平衡被打破。骨质的生成速度逐渐跟不上破坏速度,导致骨质逐渐变薄、密度降低,最终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易折。钙吸收能力下降。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过了50岁,即使饮食中摄入了足够的钙质,身体也难以有效吸收和利用。这种钙吸收能力的下降直接增加了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缺乏运动。适度的运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够刺激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提高骨密度。然而,老年人由于体力下降、关节疼痛或其他健康问题,往往减少了运动量。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缺乏必要的机械刺激,进一步加剧骨质的流失,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骨骼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高盐、高脂肪和高磷的食物,以及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等饮品,都可能干扰钙质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它们不仅影响钙质的平衡,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从而间接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合理饮食,补足钙质。高钙饮食:老年人应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每天建议摄入1000到1200毫克的钙。控制磷的摄入:虽然磷也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但摄入过多的磷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因此,老年人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磷食物,如汉堡包、罐头类食物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可以通过晒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来补充。适当运动,强健骨骼。负重运动:如散步、跳舞、慢跑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负担,刺激骨骼生长。柔韧性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减少跌倒的风险。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引体向上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的稳定性。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氯膦酸二钠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率,从而改善症状。促进骨形成类药物:如骨肽注射液、特立帕肽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增强骨骼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钙吸收不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物理治疗,辅助康复。微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增加骨量,减轻局部疼痛。体外冲击波等治疗方法也有助于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生活习惯,降低风险。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骨骼健康,老年人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高盐和高脂肪食物不仅影响钙质吸收,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等体检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症。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面临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病症,让老年人在晚年依然能够拥有强健的骨骼和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