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日讯(记者 卢震)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情况。据悉,我省在国务院202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全国第1名的优异成绩,在水利部2024年8项重点工作通报表扬中获得全国唯一“大满贯”。
作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我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推动“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大动脉加快形成,通水里程突破7100公里,供水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
全省水利投资连创新高。从2021年完成投资405亿元,到2024年完成投资748亿元,再到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连年保持百亿级台阶增幅。“十四五”时期,全省完成水利投资预计将超过3200亿元,是“十三五”的1.6倍。
区域供水格局系统优化。改革开放至“十三五”时期,全省仅建成庄里水库1座大型水库。“十四五”期间,在竣工老岚水库的基础上,计划再新建6座大型水库,其中,太平、官路、双堠3座大型水库已开工建设,长会口、中皋、黄山3座大型水库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动,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以上。
流域防洪体系持续完善。年均治理中小河流500公里以上,累计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894座,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防洪、调水、航运效益。日益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在抵御台风暴雨洪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十四五”时期,全省因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较“十三五”分别下降95%、98%、96%。
同时,坚持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省河长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6.6万名河湖长有能有为,建成省级幸福河湖670多条(段)、长度8200多公里。深入实施“水网+”行动,推动水网建设与内河航运、文化旅游、绿色产业等一体谋划、融合发展。坚持治水促发展、兴水惠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