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要闻

我省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

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济南日报 | 2025年07月26日

  本报7月25日讯(记者 范俐鑫 见习记者 李佳慧)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日前出台的《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

  我省是海洋大省、水运大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有力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至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基本建成,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支撑更加高效,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港口和航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我省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起势。在全面提升通道服务效能方面,积极构建国际物流通道,提升通道物流运输效率,支持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在不断扩大开放合作能级方面,全面增强国际物流大通道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目前,已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6条。在内河方面,增加小清河、新万福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港口是我省海洋强省和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沿海港口运输保障能力,我省将推动各港口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优化配置港口岸线、布置好港口码头与沿海公共基础设施等具体方案。

  比如,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中国北方船舶交易和服务中心等,推动建成5条国内和5条国际海上运输通道。加强港口本质安全建设,加快导助航设施完善、老旧码头技术改造,统筹港口陆域和水域溢油、消防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