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此时此刻,世界目光正聚焦山东济南。7月25日,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为主题的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粮食减损全球治理、科技创新合作引领粮食减损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大会的召开,彰显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决心,对于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为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深入践行,努力让“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意识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重要意义,助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自古以来传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价值观念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好几个台阶,更是在2024年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粮食增产和节粮减损,瞄准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不断提升科学节粮减损能力,持续耕好粮食节约减损这块“无形粮田”。
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推动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近年来,多措并举做好粮食生产减损工作,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主要优质农产品自给同时外供的省会城市,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今年大会再次落户济南,既是国家对山东农业大省优势地位、粮食生产及减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济南承办首届大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事关提升济南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既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又千方百计推进粮食产业全环节全链条节粮减损,系统化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
粮食安全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命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锚定粮食节约减损目标任务,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持续推动粮食节约减损走深走实。粮食减损是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每个国家、每个人息息相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越向前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就越艰巨。要着力推动增产增收、完善储运体系、深化精深加工、推进科技赋能、倡导爱粮节粮,持续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在生产、储运、加工全链条多环节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大突破,不断以节粮减损新成效促进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大提升。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让每一块土地、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定能在有限资源里实现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