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直通医线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召开

济南日报 | 2025年07月24日

  粮食安全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命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善莫大焉。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邀请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公众参加,共同就粮食减损全球治理、科技创新合作引领粮食减损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构建多方参与的粮食减损机制化交流平台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基石,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次大会旨在构建中国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各区域国家代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学界等多方参与的粮食减损机制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对话与务实合作,提升全球粮食系统韧性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化解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大会期间,将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回顾》和《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

  本次大会规格高影响力强,广泛邀请了包括G20国家在内的60个国家高级别官员、农业部长、驻华大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代表参会,外宾人数达到100人,同时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知名涉农企业代表,覆盖面极为广泛,共同为粮食全链条减损增产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从内容设置上看,本次大会更加注重展示节粮减损山东方案,在设置开幕式、主题论坛、分论坛等议程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山东元素,专门设置成效展示和实地观摩议程。成效展示包括了粮食减损主题成果展示(中国方案、山东实践、济南行动)、好品山东优特农品、智能农机装备等,推动我省与嘉宾国家技术和商业合作;实地观摩考察济南市王老村和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展示我省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等方面成果。这些山东元素定能进一步加深我省与嘉宾国家的友谊合作,推进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2024年山东粮食总产1142.04亿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为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相关经验做法也将以本次大会为窗口,通过参会嘉宾传递到世界各地。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时指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如何实现“更高水平”?

  点面结合、纵横发力,山东坚持主攻粮食单产提升。纵向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横向上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统筹推进,点上黄三角、鲁西南、汶阳田等六大引领区示范带动,面上平原、山地、丘陵、盐碱地全面提升。

  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亿千瓦时、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4%。去年,全省粮食生产保持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单产达到452.51公斤/亩、增加3.03公斤,粮食总产1142.04亿斤、增加10.98亿斤。

  与此同时,山东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统筹种管收、抓实全环节,推动各项措施到位见效,筑牢粮食生产减损防线。在抓播种减损方面,加快培育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新品种,有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在抓田管减损方面,搭建遥感监测平台和病虫害测报网络,实时监测、有效预警气象灾害及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每年完成小麦“一喷三防”作业1亿亩次,农药利用率提升50倍,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在抓机收减损方面,大力推广高性能装备机械,更新换代农机装备30余万台(套)。2024年,全省小麦、玉米机损率分别降至0.81%和1.57%,同比降低0.18和0.06个百分点,相当于粮食增产1.29亿斤。

  济南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三增”

  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市成功举办。今年,大会再次落户济南,这既是国家对山东农业大省优势地位、粮食生产及减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济南承办首届大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事关提升济南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济南粮食减损案例鲜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主要优质农产品自给同时外供的省会城市。2024年,济南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总产量达到305.7万吨;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三大主粮作物综合参保率97.4%、居全省前列。

  在生产、加工、储备、物流、消费、科研等各环节,济南都有相应的粮食减损案例和现场。

  比如,此次大会将实地观摩考察的王老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姜种植面积300余亩、年产量达260万斤,建成高标准绿色果蔬种植基地,引进芹菜、西红柿、蓝莓等优良品种,开展草莓采摘、生姜搬运等活动体验,全村仅林果产品、有机蔬菜产品两项,人均收入即达到3.5万元。同时,打造集田园休闲、研学体验、智慧乡村、康养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未来乡村,充分呈现济南市“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成果,全面展示山东美丽乡村建设新风貌。

  乘此国际性盛会的东风,济南也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外开放的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形成多元开放新格局。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