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华
漫步在小区附近的小河边,天上繁星点点,与林荫小路上的小桔灯交相辉映,好一个静谧的夜晚。
“天上的星儿亮晶晶,那是仙女点亮的灯。为怕人间迷了路,闪闪发光到天明……”
河对岸,传来一支久违了的民歌。我不由地停下脚步,把目光投向广阔而深邃的夜空。
茫茫星海之中,偏北方的那七颗最亮的,应该就是仙女最早点燃的“指路明灯”吧。她知道太阳落山之后,人间还有许多行路人,他们多么需要一盏明灯来指引方向啊!于是,她就将这七颗星高高挂起,从傍晚一直亮到黎明。在她的指引下,那些处于黑暗与迷茫中的人,可以找到正确的道路,迎来曙光。
人间多苦。十年寒窗的学子,卫国戍边的战士,早出晚归的农人……他们需要安慰,需要陪伴,需要光明。于是,这位善良的仙女又点亮了许许多多的星布满天空,并邀来更加明亮的月亮,一起把这份爱洒向人间。
“大卯出来二卯赶,三卯出来亮了天……”小时候,在我乡下老家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后来听老师说,人们所唱的大卯和三卯叫金星,前者出在黄昏,后者出于清晨。唯有二卯天狼星是恒星,而金星则是夜空最亮的天体。我不知道老师说得对不对,只知道鸡叫两遍之后就要起床,跟着姑姑去大沙河里拾柴火。为了不耽误上学,拾一会儿就抬头望望天上的二卯,是否该回家了。那时候,钟表在农村还是稀罕物,计时就靠日月星辰和大公鸡。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爷爷、奶奶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是常事,可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仍摆脱不了一个“穷”字。好在这样的穷日子早已习以为常,用奶奶的话说就是“只要能吃饱,不光着露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好日子”。而作为家中唯一吃闲饭的孩子,我的“期望值”也不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买两本像《西游记》那样的小人书,可这一小小的愿望也很难实现,只能利用晚上写完作业之后的时间,去牛棚里或大街上听老先生们讲故事。
星光闪烁的夜幕之下,老先生们最爱讲的是“牛郎织女天仙配”之类的神话传说,而他们最为崇敬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听老先生们说,人死了都会化为天上的一颗星,那些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作过贡献的伟人,那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先烈们,还有在人世间积德行善一辈子的好人,都会化为天上最亮的一颗星,千秋万代受人们敬仰。
关于星星的传说,爷爷还有另一个版本。爷爷说,天上的星星里边也包括咱们的老祖宗,他们会时时保佑着自己的后代,也会看到人间所发生的一切。刚才从天上滑落的那颗流星,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子孙不争气,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他觉得脸上无光,就用这种方式作了自我了断。爷爷讲的这个传说,我始终记在心上,而且时常讲给孩子们听。
“天上的星儿亮晶晶,那是庄稼人情意的灯。春夏秋冬风雨路,走罢前程有后程……”在回家的小路上,我的耳边又响起了这首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