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读本

从没人见过,但人人都熟悉——谜底:龙

济南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没有人见过,但全体中国人又都非常熟悉。

  ▷▷作为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高大上图腾,龙的形象历经变化,各种说法与讲究很多。

  ▷▷既然谁都没见过,那么重要的并不是讨论它究竟有几个爪(趾),而是其象征与隐喻的文化意义。

  

  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窑青花胭脂红云龙纹双耳扁瓶

  我们所熟悉的龙,一直在“成长”

  

  唐代三爪独角金龙

  23日,苹果手机新推出的贺年版手机壳冲上热搜:本来是特意为迎合中国市场专门请知名插画师设计了龙年限定款,但却引发了网友们关于“龙应该有几个爪子”的热议。

  不得不说这届网友眼睛很毒辣,这个手机壳的整个画面灿烂喜庆红火,偏偏他们一眼就发现了龙爪的问题。

  怪就怪“龙”这个事物在中国太家喻户晓,虽然从未有人见过,但对它的研究却是十分透彻。

  龙是中国生命力最强、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图腾之一,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千百年来,这个神秘的动物,广泛而大量地存在于书画、雕刻、器物、建筑、服饰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和符号。

  正因为历史太过悠久,龙的形象一直在演变中,从兽形到蛇形,从普通到威猛,变化非常大。

  《说文解字》里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饶炯对此加以解释:“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总之一句话,它就是个神。

  龙长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大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它是很多东西的综合体。

  宋代大画家董羽对龙的研究最深,乃至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理论——《画龙辑议》。他对于龙之形象的总结是“三停九似”: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本草纲目》也称“龙有九似”,并进行了更具体的细节描述: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到后来,闻一多在《伏羲考》里说:龙的形象是在蛇的基础上,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可见不管哪种说法,龙都是一种超级化合物,一种人间不存在的存在,是一般人打破脑袋也想象不出来的形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个著名的“中华第一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呈“C”字形,这是最早关于龙的造型。

  早年间的龙还没有太神圣化,经常是神仙大人们的代步工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这个时候,龙的地位和马差别不大。

  秦汉时期的龙已经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形象比较完善成熟,一般都是四足、有爪,有鳞甲、长角,还有的长了翅膀。

  魏晋南北朝龙纹应用更加广泛,大量出现在建筑、家用器物上。宋人对前代的各种龙形象做了总结归纳,这个时期的龙形象开始被纳入艺术轨道,逐渐与神仙之说相脱节。

  龙成为皇家专属是从元世祖开始的,他下令民间禁止销售纹龙的布料。元仁宗又下令,官员服装一律不许饰龙。

  明清时期的龙更加突出皇权色彩,是龙纹最后定型阶段,此时还创造了正面龙纹。龙终于有了正脸:双目与观者对视,张口作怒吼状,突出了庄严与威慑力。

  所以说我们今天所认识的龙,并不是一开始就长这样,而是在漫长的几千年里逐渐成了这般模样。

  三爪四爪都是龙,五爪最高级

  龙是怎么来的?既然这么不同寻常,龙肯定就不是简单的“龙的妈生的”。

  民间普遍的说法是“蛇五百年成蟒,蟒五百年成蚺,蚺五百年成蛟,蛟五百年成螭,螭五百年成虬,虬五百年成应龙”。

  蛇、蟒、蚺属于从小到大三种不同体型的蛇,蛟已经生鳞,也就是说半个身子已经迈入了龙类,故而经常“蛟龙”并称,但它生活在江河湖,尚未入海;螭已经是真正的龙,长出了足,于海中生活;到了虬才真正拥有了标志性的龙角;再进一步,就是有了一对翅膀的应龙。

  既然龙的成型阶段有这么多,也就很难断定龙究竟有几个爪。历来的龙就有三爪、四爪、五爪等不同的造型,“九似”说里,不管“爪似鹰”还是“似凤”,都参照了鸟类,而绝大部分鸟类都是四爪。

  实际上,在古代,龙更多是三爪,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唐、宋、元时期的瓷器纹饰中最常见的均为三爪龙。

  元代将龙纳入皇制,才规定“五爪二角者”为龙,意为这是最尊贵的龙,要由皇家独享。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也就是用以区别“龙袍”和“蟒袍”,其实从外形上来看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甚差异,完全就是同一个物种。

  中国最早、最大的九龙壁——大同九龙壁,为明代王朱桂所有,其上的龙均为四爪,并不因此被称为“九蟒壁”。

  遵照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推出限定版的传统,国际大牌AM I、雅诗兰黛、dunh ill等不久前都公布龙年产品,其龙的图案都是四爪。英国奢侈品牌M aison K itsuné的龙年限定款中的龙的造型只有三爪。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龙爪数也不同。朝鲜、韩国的龙是四爪,日本的龙则是三爪。据说这是由于古代中国皇帝对于周边藩属国的限制。不丹国旗上的龙是三爪,中间握着一枚巨大的珍珠;而其国徽图案里的龙则是四爪五爪并存。

  可见,无论是三爪四爪还是五爪,都属于龙族大家庭,只是五爪的龙或许更高级,毕竟中国凡事都要讲个级别。

  由繁至简的龙,中国人的文化信仰

  龙在中国文化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谓“我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满世界都是我的传说”,大概就是这个境界。

  苹果手机壳的“四爪龙”引起一些网友的吐槽,一部分原因是它498元起的定价多少有点脱离群众,被提醒了穷的网友们难免要找些理由来表示反击。实际上既然没有人见过龙,讨论它有几个爪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对大部分国人来说,龙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存在。

  《易经》第一个爻辞就是龙,君子如龙,终日乾乾,几千年前,龙就是一种至高的象征。

  孔子说,鸟、兽、鱼我都能了解,也都有办法捕捉,可是对于乘风云而上天的龙,我就没法了解了,“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在孔子的眼中,老子就像龙一样。从春秋到三国魏晋,有才华的人都被喻为龙:诸葛亮被称为卧龙,钟会也称嵇康是卧龙,张华赞陆机、陆云兄弟为“龙跃云津”,谢甄称许虔、许劭兄弟为“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王安石《龙说》写道: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苏轼的《咏桧》诗: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自己的朋友王复的,王复家院子里有两棵相对生长的百年古桧,它们凌空直立,树根深扎到地下也没有一点儿弯曲,这种品格,只有地下的蛰龙才知道。

  蛰龙是指深藏地下蛰伏的龙。这首诗赞扬王复高风亮节、表里如一的品格,但是诗中“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却被政敌沈括、王珪等指为隐刺皇帝:皇帝是在世之龙,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如此!”

  苏轼在御史台的死囚牢里被关押了近五个月,司马光、苏辙等三十人也受到株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当然不单独指这一首诗,实际上神宗也并不完全相信苏轼有大逆不道之心,但这场“文字狱”却终结了苏轼的政治追求,从此转向“江海寄余生”。

  小篆之前,龙有四十多种写法。在漫长的时期里这个字的笔画都非常繁复,而今天的龙,仅仅只有五画,是最为简洁的汉字之一。由繁至简的龙,是中国人的神坛禁忌,也是一种文化信仰。

  时光轮回,又一个龙年马上到来。对普通国人来说,每个人都怀有“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的理想与追求,应以奋进之姿在人生道路上昂扬前行。